5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自然資源領域的優秀代表圍繞“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記者交流。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東安村村委會主任、村級田長王娟惠作為代表出席了見面會。
王娟惠在農村出生,在農村長大,2009年開始在農村基層工作。工作期間,率先開展田長制,將“耕地保護”寫入了村規民約,對耕地實行網格化監管,帶領村級巡查員定期巡查耕地、及時處理耕地保護智能化監管系統預警信息,實現了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
▲王娟惠
王娟惠還率先構建人工監測和衛星影像、無人機等空中監測相結合的綜合監管模式,確保違法占用耕地行為早發現、早制止。
見面會上,王娟惠說,自己出生在農村,從小就是田間地頭玩耍打鬧的“假小子”,特別喜歡泥土的味道。長大后也總想著為村里面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帶著這樣的初衷,選擇了這份職業。
在守牢耕地紅線的同時,王娟惠積極推進耕地建設保護作用,開展了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整合形成優質耕地超1500畝,實現統一流轉、規模化經營,既保障糧食的安全,又提升土地效益,還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如今的東安村是“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村民們安居樂業,東安村也被浙江省評為“和美鄉村特色精品村”。
王娟惠說,像東安村在實施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時,不是簡單地追求面積要達到幾百畝、幾千畝,而是將耕地、林地、水系、道路設施甚至是農民建房都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去布局去規劃,就是把耕地保護放在鄉村發展的整體中去統籌考慮,讓耕地保護變得更加科學、可控。在符合耕地用途要求的前提下,積極探索了輪作、套種等“水稻+”模式,再植入科教研學、農事體驗等新業態,讓優質農田發揮最大的效益。還動員村民一起保護耕地,比如設立了耕地保護積分超市,村民在參與巡田管護后就可以獲得一次積分,積分積累到一定數字后,就可以兌換相等的農資,這樣村民對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就很高,整治后的農田成為了鄉村獨有的一道風景線。
王娟惠說,2022年,東安村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開展了“耕地視聯智保”改革試點,構建形成了人防、技防兩大責任監管體系,也就是每塊田都有對應的田長和巡查員負責,每塊田都能被衛星監測到,像管帳本一樣管耕地。現在只要田里面發生可能存在的違規占用情形,巡查員的手機上就會得到預警推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正是親身參與了“耕地視聯智保”場景的建立、運行,到如今的迭代升級,更加智能化,讓其對科技力量助推耕地保護有了更深的體會。
王娟惠講到,去年夏天,在巡查中發現有一片耕地被違規占用建設了停車場。當她們要求整改的時候,對方卻不以為然地說:“現在誰還靠種地來賺錢?”這句話讓她徹夜難眠。“在有些人眼里,土地就是換取利益的工具,但是在我們心中,耕地就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農田必須是良田。”
王娟惠說,他們堅持推進整改,通過不懈努力,不僅恢復了這片耕地,還將其建成了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如今,那里已經是麥浪翻滾,有種飯碗端在自己手里面的踏實感。”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吳陽北京報道
編輯 郭宇 責編 鄧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