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為保護和傳承武陵山區(渝東南)優秀民族文化生態,日前,重慶市四中法院、黔江區政府、黔江區法院共同簽訂了《關于聯合開展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的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各方將堅持依法保護、系統推進、支持引導、協同共治原則,構建起政府主導、司法支持、多元協同的現代化民族文化生態保護治理體系。
據悉,《協議》秉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念,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文化基因,致力于為新時代民族文化生態保護打造獨具特色的“黔江樣本”。
在《協議》內容層面,各方將從多個維度精準發力。在多跨協同配合方面,由黔江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強化人民法院與文化旅游、教育等相關部門的協同聯動;市四中法院、黔江區法院則著重加強司法環節的信息共享與案件移送等工作銜接,確保各部門之間溝通順暢、協作高效。在案件辦理環節,法院將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依法嚴厲打擊各類侵犯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切實保護民族文化知識產權;黔江區政府將在證據收集、專業支持等方面提供堅實保障,共同確保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地審理。
《協議》明確提出,市四中法院、黔江區法院將積極打造司法保護基地。在重慶市民族博物館掛牌成立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基地,在相應人民法庭設立民族文化示范法庭,并在民族文化特色濃郁的土家十三寨等景區設立司法保護示范帶,通過實體化的平臺建設,為民族文化生態保護提供有力支撐。在司法創新方面,法院將積極探索多種創新保護機制,將文化空間納入環境資源審判特別保護范疇,為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筑牢司法屏障。此外,還將在渝東南非遺展覽館設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非遺體驗站),讓青少年在體驗非遺風采魅力的同時,接受法治教育,實現法治與文化傳承的有機融合。
針對民族文化生態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法院將及時制發司法建議;黔江區政府負責協調相關部門研究司法建議,并及時反饋落實情況,以此推動制度不斷完善,形成司法與行政保護的良性互動格局。此外,雙方還將圍繞民族文化生態保護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課題調研,為保護工作提供理論支撐;加強宣傳教育引導,通過多種形式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保護意識;定期發布典型案例,以生動鮮活的案例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和參與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民族文化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
“《協議》的簽訂,將有力推動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的司法保護工作,為區域文化發展與傳承注入強勁的法治力量。”市四中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法院將嚴格按照《協議》要求,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加強與各方的溝通協作,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持續深化民族文化生態司法保護機制創新,不斷提升司法保護的專業化水平和實際成效,以高質量司法服務護航武陵山區民族文化生態保護與發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司法智慧和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