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布消息稱,小米YU7將在今年5月22日的小米戰略新品發布會上發布。
據藍鯨新聞報道,5月21日小米YU7還未發布,網上就出現了代搶的黃牛,最高加價萬元,號稱能優先提車。
小米YU7汽車未發先火?
雷軍賣力預熱
據濟南時報報道,今天(5月21日),小米YU7汽車全新配色“寶石綠”首發亮相,新配色采用雙層色漆工藝,官方稱靈感來自哥倫比亞綠寶石。據介紹,小米YU7汽車全新配色“寶石綠”還原了綠寶石的高級質感,車身隨光影流轉,可呈現豐富的色彩層次。
雷軍今早發文對YU7新車進行預熱。他表示:YU7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新車定位豪華高性能SUV,和SU7有著一脈相承的家族設計語言。
工信部信息顯示,小米YU7長寬高分別為 4999/1996/1608(1600)mm,軸距達到3000mm,屬于中大型SUV。
動力配置上,小米YU7采用純電驅動,提供單 / 雙電機可選。其中,雙電機四驅版車型的前后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220kW和288kW,綜合功率達到508kW(691 馬力),最高車速可達253km/h,并配備三元鋰電池;單電機后驅車型的最大功率為235kW,最高車速為240km/h,搭配磷酸鐵鋰電池。
自官宣以來小米YU7熱度居高不下,藍鯨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小米YU7的代搶鏈接熱度頗高,單個鏈接就有上百人標記想要。
加價萬元優先搶小米YU7現車?
賣家自稱小米生態鏈伙伴,有內部名額
據藍鯨新聞報道,今日,記者發現在二手平臺有大量小米YU7的代搶訂單。賣家聲稱,小米YU7代搶戰績可查,成功率99%,全國首批提車等。代搶費用普遍在1000~5000元,價格最高的可達1.2萬元。
順著鏈接,藍鯨記者聯系到其中一位1500元代搶費的賣家,對方稱:“只要拍下明天發布會后就能登錄你的賬號代搶,因為新車交付肯定都會有一定余量的現車,這里搶的是第一批現車,現車只有幾千臺,名額有限。”
當被問到為什么能搶到時,對方透露:“我們的軟件可以提前卡到付款界面,會比正常用戶的付款更快,官方會按照付款順序來安排現車。”
賣家強調:“明天只是發布會,這里說的現車要等到正式上市后的兩到三周才能提,時間大概是在6月下旬。”
除了用“外掛”代搶外,市面上還有另一種搶現車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內部優先購車。
一位定價8000元的代搶賣家稱:“我們是小米的生態鏈合作伙伴,有內部的F碼,有了這個F碼就等于擁有了優先購買資格,屆時我們會把你的信息提交上去,正式開搶后你的app中會出現購買資格那一欄,點擊進入便可以提前兩小時付款購買,拿到市場上第一批現車。”
為了增加可信度,賣家向記者發來了相關圖片,圖片解釋了“什么是F碼?擁有F碼何時選車?F碼何時發放?F碼是否可以撤單”等問題。此外,賣家還向記者展示了此前使用F碼成功購車的截圖。
對方透露:“這個F碼主要面向內部,一個是小米生態鏈伙伴,另一個是他的員工,只是不能明面上說,但是這個東西一直存在。我們一個生態鏈分下來也不多,最后拿到市場上賣的也沒幾個名額。”
對此,小米銷售回應稱:“這種都是黃牛,任何以付錢形式代搶的黃牛都是騙人的。目前我們內部已經明文規定不接受黃牛代搶,代搶用戶到時提車有很大風險會提不了,車輛下線后會直接留到下一位用戶。而且代搶會有信息泄露的風險。”
當被問到F碼的問題時,銷售表示,根本沒有這個碼。并多次叮囑稱:“所有人都是APP或小程序下定,沒有任何區別,不要輕信黃牛的說辭。”
事實上,小米每一款車型上市前都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早在去年,有關F碼優先購買的傳言就已被辟謠。
小米汽車銷量連續三周出現下滑
小米YU7能否沖出重圍
據證券時報報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終端銷量數據顯示,小米汽車終端銷量已經連續三周出現下滑,2025年第17周(4月21日至4月27日)、18周、19周的銷量分別為7000輛、5700輛、5200輛。
而小米首款SUV車型小米YU7被視作小米汽車業務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的“重要武器”。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小米YU7有望打破Model Y在純電SUV領域的統治地位。目前國內B級及以上純電SUV賽道,Model Y一家獨大,其余車型集中度分散。2024年國內市場B級及以上純電SUV累計銷量約166萬輛,其中Model Y銷量高達55.67萬輛,斷檔領先。
上述研報表示,根據目前小米汽車獲得訂單的節奏,以及SU7 Ultra的火熱,預計小米汽車在2025年銷量可以逼近產能上限,意味著YU7有望成為Model Y之后新一款熱銷中高端純電SUV車型。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小米員工處獲悉,5月15日晚,雷軍在小米價值觀大賽結束后向內部員工發表了最新演講。
雷軍在演講中坦言:“回想四年前,我們決定造車的時候,我就一直特別擔心安全問題,所以我們對于汽車的質量和安全無比的重視。經過汽車團隊這么多同事們三四年的努力,我們SU7在上市的一年多的時間里面,質量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我們在參與的所有的權威機構的評測里面都拿到了最高分。但,萬萬沒有想到,這場交通事故,讓我們意識到,公眾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遠超了想象。”
雷軍表示:“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我和同事們一樣,一下子都懵了。”
一位熟悉汽車行業的朋友曾告訴雷軍:“造車,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難免。”但這場事故的巨大影響和對小米的沉重打擊,還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來 源 | 21財經客戶端、藍鯨新聞、濟南時報、證券時報、@小米汽車、@雷軍
SFC
本期編輯 張嘉鈺
21君薦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