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大腦中,血管就像一條條蜿蜒的小河,為大腦輸送著氧氣和營養。但有時候,血管壁可能會出現一個小弱點,鼓起一個像小氣球一樣的東西,這就是顱內動脈瘤。它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就會引發嚴重的腦出血,給我們的大腦帶來很大的危險。以前,治療動脈瘤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開顱手術,直接把動脈瘤夾閉;另一種是通過血管內介入,用彈簧圈把動脈瘤填塞。這兩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開顱手術創傷大,恢復時間長;而彈簧圈填塞對于一些復雜的動脈瘤效果不佳。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新的“武器”來對付動脈瘤,這就是顱內動脈瘤治療的“小燈籠”——WEB裝置置入術。WEB(Woven Endo Bridge)裝置是一種新型的血管內治療器械,它的名字聽起來很酷,就像一個高科技的“蜘蛛網”。它是由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編織而成的,形狀像一個小球或者一個網兜。這個裝置非常小,但是它的作用可不小哦。想象一下,動脈瘤就像是血管壁上吹起來的一個小氣球,血液在里面不停地沖撞,讓這個“氣球”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危險。而WEB裝置就像一個小小的“守護者”,它被醫生通過一根很細的管子送到動脈瘤里面。一旦它到達位置,就會自動展開,把動脈瘤的內部空間填滿。這樣一來,血液就沒辦法在里面沖撞了,動脈瘤也就慢慢變小,最后消失啦。同時,WEB裝置還能幫助血管壁恢復健康,就像給血管壁貼上了一層“保護膜”。
WEB裝置的優點:
1、微創手術,恢復快:這種手術不需要開顱,醫生只需要在大腿根部扎一個小針眼,然后通過這個小針眼把WEB裝置送到大腦里的動脈瘤那里。手術后,患者很快就能恢復,不需要在床上躺很久。
2、不用吃很多藥:有些治療動脈瘤的方法需要患者長期吃抗血小板藥物,這些藥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但是,使用WEB裝置置入術的患者,術后不需要長期吃這些藥,這可減輕了患者的負擔呢。
3、適用范圍廣:WEB裝置可以用來治療很多不同類型的動脈瘤,特別是那些長在血管分叉處的動脈瘤。這些動脈瘤以前很難治療,但有了WEB裝置,醫生們就有更多的辦法來對付它們啦。
那么WEB裝置置入術的過程復雜嗎?相對于其他介入方式,web裝置置入反而是簡化步驟的手術。
1、術前準備:在手術之前,醫生會給患者做一個詳細的檢查,看看動脈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狀。同時,患者需要提前幾天開始吃一些藥物,幫助身體做好手術的準備。
2、手術步驟:首先醫生會在大腿根部扎一個小針眼,然后通過這個小針眼把一根很細的管子(導管)送到大腦里的動脈瘤附近。之后醫生會通過這根導管,把一個更細的微導管送到動脈瘤里面。通過微導管,把WEB裝置送到動脈瘤里面。一旦到達位置,WEB裝置就會自動展開,填滿動脈瘤。之后醫生會檢查WEB裝置是否貼合良好,動脈瘤是否被成功填塞,血管里的血流是否正常。如果一切順利,手術就完成了。
當然,術后隨訪很重要,患者需要遵醫囑定期去醫院復查,醫生會通過一些特殊的檢查,比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者CT血管成像(CTA),來觀察動脈瘤的恢復情況。這些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及時發現任何問題,確保患者健康。
WEB裝置置入術是顱內動脈瘤治療領域的一項新技術,它為很多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WEB裝置會變得越來越完美,醫生們也會積累更多的經驗。未來,這種技術可能會幫助更多的患者擺脫動脈瘤的威脅,讓我們的大腦血管更加健康。顱內動脈瘤聽起來很可怕,但有了WEB裝置置入術這個“小燈籠”,我們就有更多的辦法來保護我們的大腦啦。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這方面的困擾,不妨向醫生咨詢一下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哦。
作者:
裴劍,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九三學社成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現就職于唐山工人醫院神經外科(神經介入方向)。主要擅長領域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救與微創治療,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及腦動靜脈瘺的介入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狹窄及頸動脈系統缺血介入治療。近年作為主研人完成省自然科技廳項目一項并獲得河北省衛生廳一等獎,同期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發表SCI論文多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
來源:唐山工人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