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李蕾
近日,首批新模式浮動管理費率基金正式上報,這不僅是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的關鍵舉措,更是推動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引發了投資者和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市場反饋顯示,投資者對這種全新收費模式滿懷期待,行業內部也圍繞其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展開了熱烈探討。
回顧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軌跡,在過去較長時期,固定管理費率模式為基金行業的穩定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持續演變以及投資者需求日益多元化,這種傳統模式的局限性逐漸暴露。特別是在市場波動劇烈、基金業績分化顯著的背景下,固定管理費率模式的弊端愈發凸顯。無論基金業績表現如何,基金公司均可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費,甚至出現基金虧損但管理費卻逆勢增長的不合理現象。這導致投資者與基金公司之間的利益綁定不夠緊密,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基金公司提升業績的動力。
從“固定費率為主”到“浮動費率破冰”,看似簡單的費率模式調整,實則蘊含著行業生態重塑的深層邏輯,有望成為破解“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難題的重要突破口。此次新模式浮動管理費率基金的核心突破,在于將管理費率與投資者持有時間、業績表現深度掛鉤。以此次某個上報的產品為例,投資者持有不足一年時,維持1.2%的固定費率;滿一年后,則依據持有期間基金年化收益率分為三檔進行浮動。如此一來,讓基金公司的收入與投資者盈虧直接關聯,真正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從行業發展視角來看,浮動管理費率基金的推出意義重大。其一,它將促使基金公司將工作重心從“擴規模”轉向“提業績”,從“規模驅動”轉向“業績驅動”,這是行業回歸“代客理財”本源的關鍵一步。其二,該模式有助于優化投資者的投資體驗。以往,投資者往往只能通過基金凈值變化判斷投資收益,難以直觀感受基金公司的管理價值。而浮動管理費率機制的引入,讓投資者能夠清晰看到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與業績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加理性地選擇投資產品。
當然,浮動管理費率基金的推廣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傳統固定費率產品的銷售依賴規模提成,而浮動費率產品在市場低迷期,可能因“費率下行預期”遭遇銷售層面的阻力。另一方面,創新產品的費率設計較為復雜,基金公司及相關機構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與引導,幫助投資者深入理解浮動管理費率基金的特點和優勢,以提升投資者對這一新模式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總體而言,浮動管理費率基金的推出,猶如投向湖面的石子,其漣漪效應將倒逼基金公司提升投研能力和業績表現,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理念,進而為公募基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