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直沉浸在SOM做的一座超級地標綜合體的情緒里,沉浸得實在寫不出稿子。于是又翻出了八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挺有趣的,要不你也讀一下?
房價與書價
原載于2017年5月17日《德科未來城市》
文︱劉德科
一件憂傷的事情:昨天(2017年5月16日),香港中環(huán)一塊地,樓面地價拍到54萬港元/平米,算成人民幣,48萬元/平米。
昨天(2017年5月16日)香港那塊地,也不算是永久產(chǎn)權(quán),批租50年而已,比中國內(nèi)地的70年住宅用地產(chǎn)權(quán)還要短。
不是替香港憂傷,而是替上海憂,替北京傷,替深圳憂傷。
去年(2016年),上海拍了一塊地,單價十二三萬而已,就引來一片鬼哭狼嚎,各路聲討。
中國內(nèi)地的史上最高地價,不過是中國香港的1/4。
48萬元/平米貴嗎?半年前(2016年)香港房價還沒暴漲時,西九龍的「凱旋門」一套二手房賣了93萬元/平米,是人民幣,不是港元。還不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單價紀錄,只是當時的第四高而已。
上海早就超過香港了,除了地價和房價,除了對市場經(jīng)濟的認知。
我們常常忍不住就把自己關(guān)起來,關(guān)在門里,自顧自美麗,自顧自鬼哭狼嚎,各種聲討。
就像阿米亥的詩句——
聽到這故事的人們,
嘴角都會露出一絲微笑,
宛若精致的金屬花邊。
十年前(2007年),我買了一本詩集,20元。
今年(2017年)它再版,我又去買了一本,你們猜多少錢?54元。
十年,翻了兩倍多一點。物價在此,可見一斑。
按CPI指數(shù)算,十年前的20元,現(xiàn)在應(yīng)該賣27元,才算等值——十年間CPI累計漲幅大概是33%。
按M2(廣義貨幣)算,十年前的20元,現(xiàn)在應(yīng)該賣88元,才好——十年間M2已是4.4倍。
這本再版的詩集里,有貨幣泡沫;所以,翻動時,它有嗤嗤的聲響。
所以,如果你十年前買的房子,是2萬/平米,現(xiàn)在只能賣5.4萬/平米;那么,你買的可能不是房子,而只是一本書。
別笑。我身邊有幾個朋友,十年前(2007年)在一個風景如畫的景區(qū),買了度假公寓,1.5萬/平米;十年后的今天(2017年),那些房子可以賣2.5萬元/平米。
只能說,他們買的不是房子,也不是書,而是玩具。
他們或許可以這樣安慰自己,用阿米亥的詩句——
我書桌上有一塊手榴彈的彈片,
它未曾殺死我,它在那兒,
美得像一只蝴蝶。
看見上海,你得看見上海的上空是另一座城市,香港。
別看見上海地價飆到了十二三萬就咆哮:今夜上海將我遺棄……
香港人也抱怨。聰明的香港人都知道,倘若把香港的房價降到上海的水準,香港不會太平,而只會是從前上海的那艘太平輪。
你或許知道,中國內(nèi)地房地產(chǎn)的大部分制度性「罪惡」,源自香港,比如期房銷售,比如70年產(chǎn)權(quán);你更值得知道,中國內(nèi)地房地產(chǎn)真正的制度性罪惡,源自新加坡,比如正在退出歷史舞臺的經(jīng)濟適用房,比如還不肯退場的住房公積金。
你可以還不知道。但是你得知道,得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眼光,來重新檢視你的城市。
這樣,當你看見重慶,就想起天津勝在何處;當你看見武漢,就會想起長沙輸在哪條起跑線;當你看見廈門,就會想起杭州為何爛過廈門……
中國不再是那間封閉的屋子,這扇窗,可以看見那扇窗此前飄過的云。
這樣,你就不會用東京的地產(chǎn)泡沫或華爾街的次貸危機來嚇唬自己,他們走的是另一條路。
你可以關(guān)心另一條路上的坑,但不能拿來把自己嚇得不敢出門。那不該是你。
你也該關(guān)心另一條路上的美景。當中國盤旋而上時,同樣可以飽滿另一路上的美景。
我們可以一起在屋頂,激賞中國。
也不要把歷史的沉重包袱壓在自己身上,別看到今年的房價,就想起去年的房價。歷史,本該是用來預(yù)言未來的脈絡(luò),就像阿米亥所寫的詩句——
我是預(yù)言以往事件的先知……
我用魔法變幻出
始終存在的事物的精靈。
現(xiàn)在(2017年)是凌晨四點,我又讀了一遍以色列大詩人阿米亥的詩集《開·閉·開》,十年前它賣20元,現(xiàn)在它賣54元。
不厚,只有200來頁。按廢紙賣,大概值1角錢。字很少,大概三四萬字,因為它是詩集。
在亞馬遜中國的銷售排行榜上,它位列第51339位。對,五萬一千三百三十九位。
書是最廉價的奢侈品。詩集更是最廉價奢侈品中的廉價奢侈品。
但它解釋了整個世界。
我不是以色列的阿米亥,詩歌解釋不了房地產(chǎn),詩歌只是像以色列一樣遙遠的遠方。
但是,我努力用直白的語言,把復雜的房地產(chǎn),翻譯成一首詩。
我干了十七年房地產(chǎn)。
「干」這個動詞有歧義,謙虛一點可以換成「觀察」,不謙虛一點可以換成「研究」。
十幾年來,我只買錯了三套房子,玩具一般的房子;但是賣錯了更多套房子,比書漲得更厲害的房子。敗局比成功更能滋生出啟示,是為經(jīng)驗。我把它們寫成了文章。我不知道,哪位房地產(chǎn)人士曬過自己的買房敗局。我曬過,在一年前(2016年)的那篇《》里。
我把它們煉成了我自己的舍利子。但是,我沒有死。我不是假人,一邊高喊中國房價即將崩盤來獲取大噪的聲名,一邊暗自買一堆房子。
我是真實的那個人,每個工作日的凌晨,都在追蹤中國每一座城市的暗流,每一家大牌房企的洶涌;天亮后把其中一小部分推給你,或早或遲,但從不間斷,在你正在刷的這個微信公號「德科未來城市」。
兩年了,我還活著。我努力干到81歲。
就像阿米亥的詩句——
我已將歲月打碎成小時,小時
打碎成分秒,分秒
打碎成更細的碎片。這些,
所有這些,都成為你頭上的星辰,
難以計數(shù)。
香港的地價賣48萬元/平米。
阿米亥的詩集賣54元。
主編-何玲 影像總監(jiān)-費嘉
編輯-盧丹婷 編導-沈奕飛 攝像-王德正
商務(wù)總監(jiān)-周慧慧 總策劃-王冬鶯 總編輯-劉德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