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賴鎮桃 廣州報道
據央視新聞報道,德國安聯集團20日發布全球貿易調查報告,共調查了中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新加坡、西班牙、英國和美國共9個國家的4500家出口商。調查顯示,美國貿易政策削弱多國出口商信心。
德國安聯集團表示,美國貿易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削弱了出口商的信心。42%的出口商預計,未來12個月的營業額將下降2%到10%。
盡管英美已達成初步貿易協議,但兩國政府官員仍需在未來幾個月內會面,敲定具體的條款,很多企業抱怨關稅仍存不確定性。
美國作為盟友令人失望,讓英國再將目光投向英吉利海峽的對岸。據新華社報道,英國與歐盟5月19日舉行英國2020年“脫歐”后首次英歐峰會,達成多項協議。
英歐領導人均表示,此次峰會是“歷史性時刻”,成為雙方關系“重置”的標志。
只是,當英國進入“脫歐時代”五年,如今要借峰會修補漸趨冷淡的英歐關系,能帶來多大的回旋余地?達成的協議又能給英國經濟帶來多大暖意?
“重置英歐關系”
改善英歐關系,一直在英國首相斯塔默的政策議程里。就任首相不久,在英國舉行的歐洲政治共同體領導人會議上,斯塔默表示,在他的領導下,英國將成為歐洲的朋友和伙伴,“隨時準備與你們合作……不是關注我們之間的分歧,而是關注我們共同的價值觀”。
和歐盟分手后的日子,英國著實過得不容易。據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預計,英國脫歐后出現的貿易壁壘,將使英國的貿易額下滑15%,GDP比之前低4%左右,相當于每年給經濟造成1000億英鎊的損失。脫歐對中小企業的沖擊尤甚,因為現在對歐盟出口要填報的海關資料翻倍,企業每年要承擔75億英鎊的額外成本。
實際數據也反映出脫歐“分手成本”的高昂。2024 年,英國對歐盟的實際商品出口額比脫歐前的2019年低了18%。
不少英國人已經吃上了脫歐的“后悔藥”。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時,52%的選民按下了“退出”按鈕。今年年初,民調機構YouGov數據顯示,現在只有30%的英國人認為英國投票脫離歐盟是正確的,而55%的人認為這是錯誤的,大多數人覺得脫歐損害了經濟,沖擊英國貿易和生活成本。
種種壓力下,英國到了要把剪斷的關系重新粘合的關口。
即使在19日峰會召開前,英歐雙方的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但峰會結束后,據新華社報道,斯塔默和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均表示,達成協議標志著雙方關系“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馮德萊恩說,這是雙方關系的“新篇章”。
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員董一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此次英國和歐盟時隔五年舉行峰會,有著多種動因,首先是地緣政治方面,英國和歐盟都面臨跨大西洋關系動蕩的壓力,雙方都在推動更多元的經濟合作,特別是希望改善英歐的傳統經貿關系、減少摩擦。此外,在政治和安全方面,盡管英國已經不是歐盟的一部分,但是英國仍然希望借助參與歐洲事務提振自身能力,歐盟也希望借助英國的防務和政治影響力,增強自身在歐洲事務的掌控力。
“英國和歐盟現在經濟、地緣政治和防務上都是相互需要的,加上英國工黨政府執政,轉向更務實的政策風格,英歐達成更緊密的合作也就不難理解?!倍环驳?。
紅線約束,利好有限
近日,英國經濟數據再亮紅燈。據標普不久前公布的數據,4月份,英國綜合采購經理指數(PMI)跌落至2023年10月以來的最低點,商業信心也降至2022年以來最低。
這周英歐峰會達成的協議,自然被寄予拉動增長的厚望。英國首相府19日發布的聲明稱,英國與歐盟已在多個領域達成協議,預計將在2040年前推動英國經濟增長近90億英鎊。
據新華社報道,19日的英歐峰會上,英國與歐盟達成的協議內容覆蓋經貿、防務、青年交流等多個領域。
在防務領域,英國和歐盟達成一份安全與防務協議,英國有望參與歐盟一項1500億歐元的國防聯合采購計劃。
在貿易方面,雙方達成動植物檢疫協議,將簡化英國食品出口手續并降低成本,允許英國漢堡、香腸等產品重新進入歐盟市場。
英歐還簽署了為期12年的新漁業協議,保障英國漁船能夠持續進入歐盟水域,同時維持歐盟漁船在英國水域的現有捕撈配額。
此外,英歐同意對接各自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雙方還將啟動“青年流動計劃”,該計劃將設定人員流動限額及停留期限,重點推進英歐在打擊非法移民方面的合作。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東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英歐峰會上達成的多項協議里,一直爭議較大的是漁業和青年流動。漁業問題的本質主要是法國和英國的捕魚權爭端問題,在英國未脫歐前,英法兩國都默許對方在自己的海域捕魚,但脫歐后,法國不同意英國漁民再到自己海域捕魚,加之兩國對海域的主張權重疊,因而產生糾紛。青年問題,實質還是移民問題,特別是彼此的青年到對方地區工作的待遇問題。英歐現在這兩個問題上都表現出想要解決分歧的意愿,盡管細則還未出來,但也是關系改善的一大信號。
至于協議對經濟的帶動效應,丁東漢認為就目前達成的協議看,對英國經濟提振有限,因為漁民捕魚主要是個民眾觀感問題,實際經濟效益很有限。此外,英國有望參與歐盟1500億歐元的國防采購項目,如果能夠分到較大部分,對經濟才有一定提振作用。
實際上,盡管歐盟簡化了英國食品進口的檢疫流程,英國食品廠商會因此受益,但這對英歐整體貿易額的影響微乎其微。2023年,食品/活體動物產品占英國對歐盟商品出口的6%。漁業的問題雙方吵了很多年,但是這個產業的產值只占英國GDP的0.04%。
荷蘭國際銀行周一發布的評論文章也指出,英歐協議不會大幅提振經濟,也無法緩解英國政府沉重的財政負擔和秋季增稅的步伐,因為這份協議“并沒有改變游戲規則”,也即沒有突破紅線,比如英國重新加入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并允許人員自由流動。此類重大突破可以極大釋放增長動能,但這基本上是不可逾越的政治紅線。
在董一凡看來,英歐峰會顯然促進了雙方的政治互信,也為未來雙方進一步的經貿談判奠定基礎。但是客觀而言,要讓英國和歐盟回到脫歐前的蜜月狀態,恐怕還是較難,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次峰會只能說是重置英歐關系一個好的開端,因為雙方在關稅、投資等經濟核心議題方面還沒有什么進展?!倍|漢表示。
不過,美國的單邊主義或成為英歐關系進一步改善的催化劑。丁東漢指出,如果特朗普時代,美國對英國在經貿方面不給予一定優惠,英國可能為了發展經濟,對歐盟在移民、經貿等方面做較大讓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