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芳杰
棍棒“教育”再釀慘劇。據央視新聞,網傳5月18日晚,青島一名9歲小孩被其父親毆打,送醫搶救無效身亡。5月20日,青島市公安局黃島分局發布通報稱, 5月18日19時許,接黃島區某醫院報警稱,一男孩受傷送醫,正在救治。
民警到場處置,經初步調查,5月18日16時許,王某元(男,35歲)在家中管教打罵其子王某某(9歲),致王某某受傷,后經送醫搶救無效死亡。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王某元刑事拘留,案件正進一步偵辦中。
美好的花季生命,凋零在暴力之下,無不讓人痛心。法醫鑒定顯示,孩子體表存在多處平行條索狀挫傷,符合持續性抽打特征。而據知情人稱,這位父親之所以用電線持續抽打孩子,是因為孩子私自用手機給游戲充值。這也折射出當代家庭的管教誤區,當孩子因為沒有正確引導和監督而進行了虛擬消費,會被片面地認為是“做了壞事”,難免經歷語言暴力和皮肉之苦。而部分家長在用暴力宣泄時,卻沒有反思過自己監護責任的失職。
此案報警人是當天的急診醫生,這也是遵照《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的明確規定,醫療機構需強制報告。但是,從這個悲劇來看,當警方接到醫療機構報案時,男孩的生命已經在走向衰亡,無力回天了。如果“棍棒教育”是這位9歲男孩生前經常遭遇的體罰,那么這位父親的暴力方式,應該由誰來勸導和干預?
上述的設問,無法換回男孩的生命,但應該被公眾思考及討論。破解暴力管教,需要多維干預。社區應有針對未成年人遭受“暴力環境”的干預網絡,通過網格走訪,建立“家庭教育壓力指數”評估體系,對單親、留守等高風險家庭重點篩查。也可探索技術賦能監護,2024年深圳試點推廣智能手環實時監測異常哭聲,數據顯示,該技術使家暴識別率提升37%。更重要的是,家庭內部,應該審視不健康、不對等的管教方式,孩子的生命尊嚴高于任何管教借口,父母的監護權必須以文明方式行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