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興安盟5月21日電 題:風沙里長新綠:興安嶺深處花果飄香
作者 張瑋 陳麗紅
入夏,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處處生機盎然。記者從突泉縣城區出發,向東南方向驅車40余公里,抵達太本林場。站在高處遠望,一叢叢新綠蔓延鋪展,盡收眼底。
40多年前,太本林場所在地植被稀疏,一片荒涼,肆虐的風沙嚴重侵蝕著周邊的農田。1971年,為響應國家加快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號召,突泉縣成立了太本林場。
太本林場的土壤主要為沙土和堿土,地下水資源匱乏。而我國特有的優良木本油料樹種文冠果,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綠化荒山、保持水土等生態防護功能。
于是,太本林場種植了2.2萬畝文冠果樹。“文冠果樹耐干旱、耐貧瘠、抗風沙,根系特別發達,在山地、固定或半固定的沙區均能成長,甚至在裸露的巖石縫隙中也能生長發育、開花結果。”太本林場場長汪義有介紹說。
同時,林場積極推廣“灌木兩行一帶造林”,雨季大量采用“容器袋造林”等治沙造林的新技術,使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
圖為采茶工人正在采茶。 曾令剛 攝
時下,文冠果樹進入采茶期,林間,隨處可見采茶工人忙碌的身影。他們或捻或挑,將一捧捧嫩綠的花蕾裝進桶里,空氣中彌漫著陣陣清香。
“我家就在附近,農閑時來這里采茶,一天能掙近200元,一個采茶期可以賺3000多元。”采茶工人姚春香告訴記者。
突泉縣眾鑫林業投資經營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劉鳳海介紹,文冠果樹渾身是寶,5月中旬開始采茶,從花蕾到嫩芽,再到嫩葉,一直可以采摘到5月末。“現在每天平均可采50斤左右的花蕾。”
清晨采摘的文冠果花蕾鮮嫩、水分充足。茶藝師們趁著新鮮,及時對采摘的花蕾進行殺青、攤曬、炒干、提香等工序,以保證茶葉的品質。
圖為工人正在進行文冠果茶提香。 曾令剛 攝
“采摘回來后,我們進行分類制茶,有花蕾茶、芽茶和葉茶。一般來說,6斤鮮茶才能制出1斤成茶,所以市場價值比較高。”茶藝師劉婷婷介紹。
以茶為“媒”,點葉成“金”。突泉縣把文冠果樹產業作為壯大林業經濟的重點產業,引進先進加工設備,拓展產品銷售渠道,持續延伸產業鏈條。
圖為各類文冠果產品。 曾令剛 攝
文冠果茶、文冠果油,以及含有文冠果成分的保健品……走進東風林場的文冠果基地,展廳里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文冠果產品。
“文冠果一般頭年栽苗,第三年見花,第五年掛果率達95%以上。合理管理后,產量還會迅速上升。種植1畝文冠果,盛果期產出的葉茶、花茶、食用油等年總產值在1.5萬元以上。”劉鳳海自豪地說,種一次,收獲期可延續100年以上。
從發現文冠果樹到種好文冠果樹,再到開發文冠果的多重價值,突泉縣累計推廣種植文冠果樹7.5萬畝,在有效治理生態環境的同時,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真正實現了從繽紛爛漫的“文冠花海”到碩果累累的“文冠豐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