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至,萬物盈而未滿。
今日迎來小滿節氣,此時夏意漸濃,雨水增多,濕熱交織。中醫認為“濕氣通于脾”,濕熱易困脾胃,導致口苦乏力、食欲不振。此時養生需順應天時,以“健脾祛濕、清熱養陰”為核心,通過傳統食療調養身心,為盛夏健康打好基礎。
讓我們走進朱家角鎮薛間村的無香清舍,傾聽初白老師分享他的健康食療小秘方。
在眾多養生方法中,食養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悠久的歷史背景,逐漸成為現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初白有著深厚的營養學知識和對傳統食療智慧的獨到見解,在薛間村打造無香清舍食養文化傳播空間,通過講座、文章和社交媒體等多種形式,積極傳播食養文化,幫助人們通過飲食調理身體,實現健康與幸福。
據初白老師介紹,小滿,是春夏交替的一個節氣,南方的雨水慢慢過來了,天氣狀態以濕熱為主。“這個時候我們身體需要健脾祛濕,可以通過傳統的食療去除暑熱,比如養生的茶類和粥類。這款茶使用的是我們經過三個小時炒制的糙米,加上陳皮、老白茶,特別適合小滿這個時節飲用,它主要功效是以祛濕健脾為主,適合大多數人。”
作為一位中國傳統食養文化的愛好者,初白老師建議,小滿時節的飲食原則要以清補為主,忌寒忌燥。可以多食薏米、赤小豆、冬瓜“祛濕三寶”等利水滲濕的食材,可煮粥煲湯,如薏米紅豆粥健脾祛濕。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萵筍,能清熱燥濕,緩解暑熱煩躁。
小滿時節養陰潤燥同樣不可缺少。銀耳、百合、蓮子搭配煮羹,滋陰潤肺;桑葚、櫻桃補肝腎,但需注意糖尿病患者慎食。
生活調養方面則需注意動靜結合,護陽養心。建議早睡早起,午間小憩20分鐘以養心氣。適量運動,選擇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避免大汗傷津,以“微汗”為佳。
小滿時節,既是收獲的前奏,也是養生的關鍵。順應自然,食補有道,起居有常,方能“祛濕不傷脾,清熱不損陽”。愿這份傳統食療智慧,助您輕盈入夏,安康常伴!
記者:魏阜龍(首席)、周昱含(實習)
攝影:魏阜龍(首席)、周昱含(實習)
視頻:王威溥華(名優)
編輯:沈千慧
責任編輯:李艷麗(首席)
終審:賈彥秋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