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消費模式越來越互聯網化,依賴互聯網滿足生活購物的需要已經是常態,但常常聽到人們吐槽,網上買的東西質量越來越差,假貨也越來越多,一般情況都是罵現在的經營者,都是騙子。作為一個既是消費者,也是經營者的人,要說句客觀的話,也不能全部怪這些商家,很多時候都是被逼的。
簡單介紹一下大部分電商經營者的情況。現在做電子商務,不像十幾年前,那時候各個平臺商家數量少,但購買力大,所以商業投入產出比是很可觀的。在那個時候,雖然網上也有劣質產品,但比例上與現在比并不大。那個時候的商家基本都能賺錢,所以都有著做強做大的愿景,所以不會主動去做劣質產品。
但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流量的紅利已經沒有了,商業獲取目標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并且隨著平臺的規則越來越嚴格,加之消費者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成本大幅度上升,按照原來的經營模式,很多商業都無法盈利。
當然非電商從業者,認為這都是借口。我舉一個自己曾經開的一個店的情況舉例:
之前開了一家店,自己工廠定制的一款日用品。整體成品大約1塊錢。當時考慮的是,現在都是薄利多銷,所以準備一支有5毛的毛利潤就行了,加上運費和平臺扣點,準備定個3.9,如果賣得量大,也可以賺點。本來按這個邏輯,我、消費者、平臺,是三方共贏的局面。但為了降低風險,先把價格定高了兩塊錢,害怕有什么意外。
果然,意外就來了。第一個問題,退貨率和運費險,剛開始每單1毛多的運費險還好,但運費險是跟著退貨率走的,雖然我產品質量還不錯,但有很多羊毛黨,是薅運費險的,導致運費險很快漲到了接近1塊,這就導致到手只剩下4.9了。接著第二個問題來了,僅退款和無理由退貨,這就產生了貨款、來往運費,大約占銷售額的10%~20%,這又只讓到手價只剩下4塊5不到了。
這就完了嗎?還早著呢。各平臺有各種服務費,有平臺銷售扣點,這些哪怕是退貨也一樣收的,雜七雜八,只剩下不到4塊錢了。還沒有完,平臺的各種工具要付費,平臺還要催你參加各種優惠活動,不參加沒流量,一參加要比價,沒辦法,4塊9參加一個八折活動吧,到手只有3塊錢了。還沒完呢,后面退貨的回收人工費,還有很多用過退回來的耗損,還沒算人工、倉庫、運營等等費用,這每一單都是虧本的。
怎么辦呢?漲個價行嗎?漲到了8.9,應該不虧了吧?對不起,你漲價就沒有流量了,只能付費推廣。好吧,那就付吧,結果你知道一單扣多少錢嗎?一單成交7塊錢,退貨照常扣,漲價仍然虧。中間的各種就不細說了,說結果吧,最后漲價到了15.9,才沒有虧錢。
如果我告訴你,我3塊成本的東西賣你16塊,你第一感覺是不是說我黑心呢?但我剛開始就準備賺五毛,最后16塊也只賺五毛,我很無奈的。現在沒有做了,所以才拿出來說。我的產品起碼還是真的,并且還能賣出去。如果換成大眾產品,價格競爭更大的,如果有一家因為造假或者降低質量而賺到了錢,其它商家競爭不過,是關門還是跟隨呢?這就引申了一個道德和生存的選擇了,如果是你怎么選?
平臺要不斷提高利潤、消費者要不斷壓價格,商業也想要生存,這是個死循環。劣幣驅逐良幣才是常態,真正的性價比普通小商家其實很難做到。
現在對商家的要求高,對消費者的要求其實也在提高,因為要辨別這么多種類的商品,其實真的難,科技與狠活越來越先進,防不勝防。我們作為消費者,雖然便宜也可能有好貨,但這只是個概率問題。貴的不一定好,但便宜的大概率不行,理性看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