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新聞記者康瑞珍
5月21日晚,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晚會在上海舉行,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一級演員孫娜憑借《河北梆子折子戲專場》脫穎而出,成功摘得梅花獎。深耕戲曲舞臺二十余載,孫娜感慨道,“河北梆子已經深深地嵌入到我的血液里,每一部戲每一個角色,都是我與世界,我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感恩生命讓我遇見河北梆子,感恩河北梆子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
孫娜
感激感恩 “非常幸運能獲獎”
“感激、感恩,我真的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得知自己獲獎后,孫娜接受采訪時激動地說,感謝各位領導和同事、老師和評委老師們把這次機會給了我。作為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是每一位戲劇人的夢想。“在我很小的時候,十幾歲在上省藝校(現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的時候,就在自己心里種下了這樣一顆夢的種子,這么多年一直在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孫娜笑言,雖然自己夢想能拿到梅花獎,但真的拿到這個獎,還有一點做夢的感覺。
5月9日,在上海上戲實驗劇院的終評演出,孫娜還歷歷在目。當時現場氣氛非常熱烈,觀眾掌聲如潮、叫好聲此起彼伏。“剛開始還有點擔心南方的觀眾不適應咱們北方劇種的這種高亢的唱腔,沒有想到大家這么喜歡,藝術真的是沒有地域的限制,只要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水平,它是沒有局限的。”孫娜感慨道,當時劇場觀眾和演員達成了高度默契,反響熱烈,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河北梆子折子戲專場》演出現場
此次孫娜參與終評競演的《河北梆子折子戲專場》,包括《打神告廟》《竇娥冤·法場》《孟姜女·尋夫》三折戲。她在《打神告廟》30分鐘獨角戲中,翻桌盤腿、下高軟倒撲虎、水袖功、臥魚等絕技一氣呵成,將敫桂英從哀怨到癲狂的心理裂變層層遞進,尤其是水袖翻飛與高亢激越的唱腔形成“聲畫共振”,驚艷全場。在《竇娥冤·法場》中,被縛雙臂的孫娜以“無身段”表演挑戰情感極值,聲腔在抑揚頓挫間演繹出蒙冤者的悲憤。《孟姜女?尋夫》里,她前半段以戲曲程式化舞蹈模擬跋山涉水的艱辛,后半段以豐富的唱腔將絕望與深情層層遞進,讓觀眾感受到了那份刻骨銘心的愛。
“孫娜以其飽滿的情感維度,嫻熟的四功五法,以及浸潤在骨髓里、流淌在血液中對藝術的執著之情,揪住觀眾的心,撼動觀眾的情,悲催觀眾的淚。”“孫娜的表演,讓人們看到傳統戲曲的魅力,既在于代代相傳的程式技巧,更在于演員通過個人理解賦予角色的獨特生命力。”演出結束后,不少戲迷在網上發出自己的感言,對于孫娜給予高度評價。
沒有技巧 就是一個字練
對于參與終評這三折戲的選擇,孫娜坦言,河北梆子劇種最大的特點在于高亢、激昂、蒼涼和悲憫,詮釋悲劇是河北梆子劇種的優勢。選擇這三出戲是專門設計的,他們雖然都是一個行當閨門旦,但要求唱念作舞綜合能力非常強。
《打神告廟》劇照
孫娜在表演中十分注重人物情感層次的細膩呈現與程式技巧的融合,將三位悲劇人物演繹出不同的悲劇色彩。她說,三折戲在形式上各有側重,《打神告廟》中要展現演員的四功五法,最出挑的就是水袖功,還有下桌、跪搓這些軟毯功,技巧性比較強。《竇娥冤·法場》中,她的雙手被縛在身后,沒有多余的身段動作、技術技巧來輔助詮釋人物,主要靠的是念白、唱功,還有面部表情。《孟姜女·尋夫》則巧妙地加入一些程式技巧來展現孟姜女行路上的堅韌與艱辛,在隨后聽聞噩耗時又用念白和唱腔來表現主人公內心的悲慟與毅然。
為了此次“爭梅”,孫娜一年多來一直在排練,從體力、心力上都是極大的考驗,特別是里面有不少高難度動作,比如在下腰的同時耍水袖花。“沒有特殊的方法,就是一個字‘練’,練肌肉的控制力,身體的平衡力,練到有把握為止。”孫娜說。
雖然為了這次演出做足了充分準備,但終評前一天的插曲,讓孫娜有點擔憂。“參加評比之前,一直在為這個折子戲高強度排練,我膝蓋的舊傷復發了,特別是前一天影響到動作的精準度。還有自己的水袖用得時間長了,布料變得有點軟,再加上8號那天上海下了一天的雨,有潮氣,又松軟又沉重,有點打不開。如果臨時換新水袖,需要至少三五天的適應期,所以內心特別著急。”孫娜說,好在第二天就雨過天晴了,水袖沒有長時間浸染潮氣,她的膝蓋在前一天緊急吃藥、貼膏藥,臥床休息的情況下,有了充分的緩沖時間。那天晚上終評演出非常順利,她終于松了一口氣。
《竇娥冤·法場》劇照
當晚,謝幕時,孫娜不僅向觀眾鞠躬,也轉身向臺上的演職人員深深鞠上一躬,“比賽前大家都對我照顧有加,當天更是在領導、老師、同事,甚至我的師妹等人的幫助下,我們整個團隊上下一心,所有力量往一股勁上使,擰成一股繩,那種氣場讓我特別受鼓舞,給我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在臺上我感覺特別自信,心態也特別平和,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參賽任務。”孫娜說,臺上的演職人員代表的是臺前臺后所有的領導、老師、同事,“其實我向大家行禮的時候,我的眼淚已經出來了,就是由心而發地感謝大家。”
25年堅守 舞臺角色加大了生命的寬度
梅花獎的榮光,映照的是孫娜25年從藝之路的堅守。1986年出生的她,機緣巧合下與戲曲結緣。2000年,她考入河北省藝術學校(現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閨門旦的溫婉與刀馬旦的英氣在她身上兼收并蓄,并且練功刻苦,老師為孫娜制定了閨門旦、刀馬旦兩個行當雙跨的尖子生培養計劃,從而鑄就了孫娜文武并重的發展方向。她于2006年底進入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2015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河北梆子本科班,2020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家培養班,兩次進修讓她在深研河北梆子精髓的同時,汲取京昆養分,為她的表演注入更豐沛的藝術張力。
她始終踐行“戲比天大”的古訓,每日晨功必練水袖、腰腿,競演前數月閉關打磨細節。孫娜曾在一次戲曲合成排練中,眼睛受傷,但她堅持排練完才去醫院。“當時是排練《天竺傳奇》進入后期合成階段,所有的樂隊、演員、舞美都集中起來排練。我受傷的時候才排練到一半,后面還有一個小時的戲,不能因為我讓所有的人都白來了。”孫娜說,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受多大的傷都能夠堅持下來,因為戲大于天。
《孟姜女·尋夫》劇照
雖然戲劇演員會經歷很多的掙扎和傷痛,但她也樂在其中。“我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候,是我在舞臺上飾演各個不同朝代、不同命運角色的時候,我的生命的寬度加大了,我不僅擁有孫娜一個人的命運,也體驗了各種人的命運。”孫娜說,自己在舞臺上盡情投入,不僅是為觀眾奉獻演出,自己在舞臺上也十分享受這種人物的狀態,當觀眾情不自禁拍手叫好的時候,演員和觀眾的心靈達成了高度的默契,那個時候也是最幸福、最開心的時刻。
傳承弘揚河北梆子是人生大課題
5月21日晚,孫娜在上海捧回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獎杯。這也是河北省戲曲演員連續兩屆獲此項殊榮,孫娜也成為河北省第35朵“梅花”。
“獲得梅花獎是對于我們演員的最高鼓勵和認可。但它不是終點,而是另外一個新的開始,”孫娜說,后面的路或許比之前攀爬這座藝術高峰的路會更加的難走,因為對自己的要求更加高了,對自己的藝術表現也更加嚴謹。
孫娜(左一)參加頒獎晚會走紅毯。馬會波攝
作為一名河北梆子演員,孫娜也始終把河北梆子的傳承和發揚的責任使命謹記于心,“傳承之路我一定還要堅持下去,向更多的老師、前輩、老藝術家去學習我們梆子更傳統、更精髓的內容,然后在傳承的基礎之上創新,結合自身特點以及時代和觀眾的需求,一點點地去探索,將河北梆子的經典元素與新時代的觀眾審美相結合,探索出屬于自己的戲曲語言,為河北梆子的傳承與發揚貢獻一份力量,讓這個古老的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這對我來講是人生的大課題”。
“25年的從藝時光,河北梆子已經深深地嵌入到我的血液里,每一部戲每一個角色,都是我與世界,我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感恩生命讓我遇見河北梆子,感恩河北梆子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對于自己25年的從藝經歷,她深深感慨道,作為一名演員唯有用多幾場演出,演觀眾愛看的戲,回報自己深深愛著的河北梆子。
據悉,孫娜領獎歸來,還將在石家莊舉辦惠民公益演出,向家鄉父老匯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