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黑神話:悟空》的章節動畫中,定格動畫短片《聾》以其蘊含寓意的故事情節和飽含藝術性的動畫語言給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黑神鑄煉”——「黑神話:悟空」藝術展通過動畫人物與場景的展示,從視聽角度展現了短片部分幕后故事。《聾》的創作者、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游戲學院教師翁劼,分享定格動畫的創作心路,窺得“黑神如何鑄煉”之一二。
展覽信息
展覽 /
“黑神鑄煉”——「黑神話:悟空」藝術展
時間 /
2025.04.09-2025.07.25
地點 /
南山路218號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黑神話:悟空”中的定格動畫
展廳圖
創作者
翁劼:潤物定格動畫工作室創始人,導演、藝術總監。
出生于藝術世家,本科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專業,后交換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雕塑專業,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浙江省雕塑家協會會員。
多年深耕于定格動畫領域,執導作品獲海內外影展動畫節展等百余獎項?,F任教于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游戲學院。
曾擔任東京動畫大獎終評評委、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獎評委、YOUNG BIRD國際設計大獎終評評委等。
Q1:從故事情節設定和藝術創作角度,請您向我們介紹一下您為“黑神話:悟空”創作的動畫作品《聾》。
翁劼:故事圍繞一位赴京趕考的書生與一只受傷狐貍的際遇展開。書生將狐貍帶回家中療傷,本想待其痊愈后放歸山林。然而當夜,他夢見狐貍化作一位美貌少女,二人相愛結婚。婚后,育有子女,家業漸興,子孫亦科舉及第,榮極一時。然而夢境的結局卻急轉直下——狐貍露出真面目,魔性大發,血洗家門。書生醒來后驚覺狐貍為妖,遂秉持“人妖殊途”的執念將其斬殺,并把狐皮制成圍巾隨身佩戴。在這個故事中,我覺得書生的悲劇性尤為突出。其內心根深蒂固的偏見,使其在幸福真正降臨時無力接納。
本作品從人物形象塑造到服裝設計,從場景搭建到粒子、水、煙霧等物理效果,皆由純手工制作而成,并采用定格動畫這一傳統而古樸的拍攝手法進行呈現。自2016年起,團隊盡量使用定格動畫來進行藝術表達,盡管現代數字特效技術已能模擬諸多復雜效果,但數字技術的介入可能削弱定格動畫的質樸感。創作定格動畫也成為我們工作室的獨特風格。
Q2:為游戲創作的章節動畫和一般的動畫短片在制作上有什么區別,和游科團隊的合作對您來說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翁劼:一般動畫短片傾向于完整講述一個故事、表達觀點或呈現特定狀態,而游戲中的章節動畫多圍繞游戲世界觀展開,常用于交代故事背景、演繹角色登場或展現災難發生等。在黑神話章節動畫“六樣情”中,前三部作品皆具備完整獨立性,《聾》這部片子亦是如此,它憑借起承轉合、首尾呼應的完整閉環敘事,成為其中一部完整且相對獨立的動畫短片,與后三部輔助主線敘事的動畫有一定區別。
Q3:您最初在中國美院雕塑系學習,為何此后轉向定格動畫創作?您如何將傳統學科的專業特長向新興學科轉化?當下,您對創作轉向的經歷有何體會和感受?
翁劼:從理論上而言,雕塑藝術向定格動畫的轉化具有內在的合理性——通過為雕塑注入動態演繹的元素,其形態便可依據關鍵幀序列完成動態重塑,從而達成定格動畫的敘事形態。傳統學科的造型、美學、節奏感,皆為美院系統教授的。但要實現雕塑動態化,便涉及許多美院系統知識領域外的東西,包括軟件操作技術、鏡頭語言以及編劇敘事,這些均需通過自主研習得以掌握。自2016年起,我在持續作品的拍攝過程中積累了經驗,也在歷經多年持續實踐后,逐步沉淀出一套較為完整且成熟的定格動畫拍攝體系,涵蓋人偶制作、模型涂裝、場景構建以及后期合成等核心環節。
→ 滑動查看制作人偶、模型涂裝、場景制作、后期合成等創作環節
但傳統學科向新興學科的轉變并不是順理成章的。例如,剛進國美附中的時候,所有同學都有同一個夢想,就是成為像達·芬奇那樣的藝術大師,畫蜚聲藝壇的畫,供萬人瞻仰。我們雕塑系的同學也有同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像米開朗奇羅這樣的藝術大師,他的雕塑所在的公共空間會吸引不遠萬里前來朝拜的觀眾。
雕塑系畢業之后,我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并前往美國作為交換生進行學習。在美期間,我和同學到IMAX電影院觀看了《阿凡達》,電影里撲面而來的爆炸效果、懸浮在空中跳躍的石頭,打開了我的新思路。在研究生階段,回看我的雕塑,即使我盡力做得栩栩如生,但它們始終是靜態的。我本科的畢業創作是用陶瓷做了很多小東西,想象它們能言語、能表演。然而,要真正實現這一愿景,雕塑必須被賦予動態。于是我嘗試在內部穿了鐵絲,但鐵絲存在回彈性,難以實現流暢動作。后來,我不斷探索,先后改用鋁絲、鉛絲、銅絲,最終使其能夠流暢地運動。在這一過程中,我意識到還需要構建一個故事。我驚奇地發現自己對分鏡有很強的記憶能力,這個能力并非刻意培養,而是源于小時候觀看動畫片如《獅子王》等。于是我萌生了拍攝動畫片、從事電影制作的想法,期望把我的興趣愛好和刻苦訓練的基本功結合起來。當時研究生階段的畢業創作,我拍的是《風中之塔》,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觀看。
本科畢業設計時,我于景德鎮傾盡心力創作了代表12星座的12個小人,奈何成績未達預期,內心頗為苦悶。當時許江院長特意與我談心,他所說的“作為藝術家,需坦然接受有人喜歡你的作品,有人不喜歡,切莫過分介意分數”,為我撥開迷霧。我的本科畢業展覽就是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布置的,過去了十幾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帶著《聾》又重新到此展出,無數觀眾前來觀看,這仿佛就是我的第二次畢業創作,也是對我有所遺憾的本科畢設的交代。
翁劼研究生畢業設計展出現場
Q4:您覺得自己的“東方韻”定格動畫和國外的本土動畫有什么異同?
翁劼:國外是如何拍攝電子動畫的呢?比如最早拍攝《金剛》時沒有電腦,全是用實物拍攝的;90年代末的《圣誕夜驚魂》較完整地將定格動畫搬上熒幕;后續還有《鬼媽媽》這類講述夢境故事的作品。
西方的夢境往往會給現實生活帶來一些寓意,它是對整個空間的再造。在《神曲》中,但丁穿越地獄、煉獄及天堂,創造一層層虛擬空間并給予現在生活啟示,教人如何去愛知識、愛人。東方人對夢境的理解也非常有特點,從莊周夢蝶那個時代開始,中國傳統的夢境存在各種各樣的訴說,我最喜歡的是唐傳奇中的《枕中記》。
其實中國傳統的“東方韻”,或者中國傳統講夢境,是把一生的時間壓縮在了短短的十幾分鐘之內,給了人再一次選擇的機會,這樣人醒過來就會覺得當下無憂無慮的生活值得珍惜,是一個積極的啟示。道家的夢境講出世,西方的故事講入世,但都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夢境是一個人潛意識的空間,玩游戲好似暢游夢境,我們在黑神話中扮演天命之人,踏入虛構的悟空世界,歷經其獨特人生軌跡。
說起夢境,我對國美、對美術館也有這樣的情節。自從離開學校,我曾多次夢回,夢見從玻璃長廊去體育館打排球,夢見在食堂吃飯,真實得仿佛自己只是睡了一個午覺就到了現在。為什么我有這么深的情結?因為這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
回到《聾》的故事,書生肩負進京趕考的使命踏上征程。在古代,杭州至北京逾千里之遙,步行需經年累月,所以書生背負的筐內或許并非竹簡,而是咸菜與充足的路費。趕考途中,野獸出沒、土匪劫掠、險象環生。書生本就家境貧寒,趕考之路可謂舉步維艱。他翻過第一座山的時候便打起了退堂鼓,但是恰巧遇到了受傷的狐貍,他想著讀書人應該多行善事,于是將狐貍帶回家治療。入夜,書生潛意識里的諸多清規戒律,諸如人妖殊途等觀念在夢境里浮現,于是他將狐貍殘忍殺害。后來他繼續趕路,可早沒了考功名的心思,最后躲進寺廟當和尚,內心飽受煎熬。
《聾》美術設定
Q5:在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工作的經歷對您的藝術之路和創業之路有什么幫助?您之前帶領團隊的作品已經獲得國際獎項,請問您的“潤物定格工作室”有何行業愿景?
翁劼:研究生畢業之際,我的首部作品《風中之塔》榮獲了林風眠獎學金、羅中立獎學金與曾竹韶獎學金,該作品還被曾竹韶先生收藏,這對我的創作之路無疑是巨大的激勵。除此之外,我還摘得了電影類的金海豚獎,作為雕塑系出身的創作者,能夠獲得電影領域的獎項,使我深感新奇。
至今,我們工作室已累計獲得160余項獎。獲獎當然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但對于我個人的夢想而言,我始終期待著有一天觀眾能cosplay我們動畫作品中的人物,甚至帶妝出行。這其實是我投身動畫創作以來的一個美好愿景,如今幾近成真。目前,我正在創作一部名為《少年游》的漫畫長篇,預計年底與廣大觀眾見面。
來 源|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編 輯|戴佳杰
責 編|劉 楊 周 慧
審 核|徐 元 夏商周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