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靠吃藥控制病情。后來他在網上看到少吃能控制血糖甚至治愈糖尿病的文章,就開始嘗試減少吃飯次數,先是省略了晚飯,后來連午飯也不吃了,降糖藥也停了。結果有一天,他直接暈倒在家中,被送往醫院后發現是急性酮癥酸中毒伴有急性胰腺損傷。醒來后的老林很不服氣,不明白為什么別人少吃能治好病,自己卻進了ICU。
研究發現:一天只吃兩頓飯,死亡風險上升
一日三餐對健康非常重要,但現在很多人因為營養過剩、身材肥胖,就想著少吃一頓來減少熱量攝入??蛇@樣做真的健康嗎?美國愛荷華大學、田納西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4萬余名年齡40歲以上的受試者進行了調查,經過15年的隨訪,有兩大發現。 一是兩餐之間時間間隔少于4.5小時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7%、22%。
二是一日三餐無論不吃哪一餐,都對健康有害。一天吃一頓飯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30%、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83%;一天吃兩頓則會導致兩種風險分別上升7%、10%。 長期一天只吃兩頓飯,會帶來很多健康風險。血糖波動大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容易缺乏營養會影響器官的正常功能,加重腸胃負擔則會引起胃腸道疾病。
若想長壽,3個晚餐習慣盡早改
飲食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尤其是晚餐。想要保持健康、長壽,一定要改掉這幾個不良習慣。 吃得太晚,會導致夜間葡萄糖不耐受,讓體內脂肪酸氧化、動員下降,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風險。吃得太快,會顯著增加血脂、血糖代謝異常的發生風險。吃得太葷,晚餐攝入過量動物蛋白會導致心絞痛/心臟病風險增加44%,攝入過量精細米面等精致碳水會讓心絞痛風險增加63%、心臟病風險增加47%。建議晚餐蔬菜、肉類和主食的比例保持在2:1:1,若前兩餐蔬菜攝入不足,可適當調整到3:1:1。
晚餐是注意這4點,吃得更健康
想要健康地吃晚餐,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吃七分飽,晚餐后身體活動量少,能量消耗也少,所以要適當減少熱量攝入。學會搭配,蔬菜、肉類、主食的比例為2:1:1,蔬菜要避免吃土豆、山藥等淀粉類含量高的,肉類可選擇豆制品、海產品替換,主食要粗細糧搭配。
選對時間,晚餐在下午6 - 7點吃最為合適,最好在睡前3小時吃完,這樣可以減輕胃腸道負擔,促進睡眠。細嚼慢咽,健康人群每餐飯的進食時間應不少于15分鐘,早餐可控制在15 - 20分鐘、午晚餐控制在30分鐘左右,每口飯要嚼20下左右為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