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聊中美關系,得先從頭說起。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那時候美國剛打完越戰,冷戰還沒結束,中國剛改革開放,大家都想著緩和關系。80年代到90年代,兩國關系還算不錯,經濟上你來我往,貿易額蹭蹭漲,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中國商品也開始走進美國超市。那會兒美國覺得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沒啥威脅,大家還能一起做生意。
可到了21世紀,情況變了。中國經濟開始起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受挫,中國卻穩住了陣腳,還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美國開始覺得不對勁,2011年奧巴馬政府搞了個“重返亞太”戰略,擺明了要盯著中國。到了特朗普上臺,2018年直接開打貿易戰,對中國商品加關稅,擺出一副要遏制中國的架勢。拜登上臺后,語氣稍微緩和了點,但還是把中國當“戰略競爭對手”,政策上沒啥大變化。
這幾十年,中美關系從合作多過競爭,變成了競爭多過合作。經濟、科技、軍事,哪兒哪兒都有摩擦。不過話說回來,兩國關系也不是完全撕破臉,畢竟經濟上還綁在一起,全球問題上也得一起搭把手。
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態度,用一個詞兒形容就是“復雜”。政府、媒體、學者,各有各的說法,但總體上能感覺到一股緊張勁兒。
美國政府這幾年對中國態度越來越硬。特朗普時期,貿易戰、科技戰打得熱火朝天,華為、中興這些中國企業被制裁得夠嗆,還搞了個“實體清單”,不讓美國公司跟中國企業做生意。拜登上臺后,雖然沒繼續瞎折騰,但也沒放松,出臺了《芯片與科學法案》,限制中國半導體發展,還拉著盟友一起搞“印太戰略”,圍著中國轉悠。
為啥這么干?說白了,美國怕中國威脅它老大的地位。過去幾十年,美國在全球經濟、科技、軍事上說一不二,現在中國追上來了,美國有點慌,想方設法要把中國按住。
美國媒體對中國態度兩極分化挺嚴重。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些主流媒體,經常報道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債務問題、人口老齡化,感覺就是在說“中國沒啥可怕的”。但也有時候,他們會夸中國的高鐵、5G技術,承認中國確實牛。不過總體上,美國媒體對中國崛起還是偏負面,動不動就提“中國威脅論”,渲染緊張氣氛。
美國學術界對中國的看法也沒統一。有人像基辛格似的,覺得中美得合作,不然全球亂套;也有人像米爾斯海默這樣的鷹派,說中國崛起必然跟美國干一架,勸政府早做準備。最近幾年,鷹派的聲音好像更大點,不少智庫報告都建議美國得硬起來,不能讓中國“得逞”。
說到中國國力,這幾年真是漲得讓人瞠目結舌。經濟、科技、軍事、文化,哪兒都能拿出來說道說道。
2023年,中國GDP已經超過美國,成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雖然人均還比不上美國,但總量擺那兒,誰也忽視不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制造業更是獨步天下,從衣服鞋子到手機高鐵,啥都能造,還便宜好用。過去十年,中國基建狂飆,高速公路、高鐵里程都甩美國幾條街,港口吞吐量更是全球第一。
科技上,中國也不含糊。5G技術全球領先,基站數量超百萬,華為、中興這些企業讓美國都眼紅。高鐵就不用說了,里程超4萬公里,速度快、票價還不貴,成了中國的一張名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這些前沿領域,中國也沒落下,論文數量、專利申請都名列前茅。
軍事實力上,中國進步也快。海軍有三艘航母了,052D、055這些驅逐艦下水跟下餃子似的,實力直逼美國。空軍有殲-20隱形戰機,導彈技術更是讓人刮目相看,像東風-41這種洲際導彈,射程覆蓋美國全境。雖說跟美國比還有差距,但這速度,誰看了都得掂量掂量。
文化影響力也在漲。現在全球學中文的人越來越多,孔子學院開遍了世界。中國電影、電視劇開始走出國門,像《流浪地球》這樣的片子,連外國人都覺得不錯。春節、端午這些傳統節日,也開始在國外流行,軟實力一點點攢起來了
俄羅斯軍事專家說美國“慌了神”,這話不是瞎說的。中國崛起真給美國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中國經濟崛起,美國制造業受沖擊不小。中國商品便宜又好用,美國本土企業競爭不過,底特律那種工業城市都衰落了。中國企業還跑到全球搶市場,美國公司利潤被擠壓,華爾街也急得直跳腳。
科技領域,美國最怕中國超車。過去美國靠硅谷一騎絕塵,現在中國在5G、AI這些領域迎頭趕上,美國有點招架不住。尤其是芯片這塊,美國卡中國脖子,但中國自己也在搞自主研發,長遠看美國未必能卡得住。
軍事上,中國海軍、空軍的進步讓美國在亞太的優勢變小了。以前美國航母在南海晃悠沒人敢吱聲,現在中國艦隊也敢硬碰硬。美國還擔心臺灣問題,中國要是真動手,美國能不能保住面子都兩說。
文化上,美國也感受到壓力。過去好萊塢、麥當勞席卷全球,現在中國文化輸出越來越強,美國年輕人開始覺得中國挺酷,這讓美國有點不習慣。
面對中國崛起,美國也不是干坐著,招兒不少。
最直接的就是打壓。貿易戰、科技制裁、軍事圍堵,美國使了不少硬招。拉著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搞“四方聯盟”,在南海、臺海搞軍演,都是想給中國施壓。不過這招效果咋樣不好說,中國反制能力也不弱。
軟的一手是拉盟友。美國最近跟歐洲、日本關系走得近,想組團對付中國。還有就是輿論戰,宣傳“中國威脅論”,讓其他國家跟中國保持距離。不過這招有時候也失靈,不少國家還是愿意跟中國做生意。
也有聲音說,美國得跟中國合作。氣候變化、疫情這些全球問題,沒中國不行。美國企業也不想完全退出中國市場,畢竟利潤在那兒擺著。拜登政府有時候也釋放信號,想在某些領域跟中國談談。
現在的中美關系,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競爭肯定少不了,但合作的空間也有。
未來幾年,中美在經濟、科技、軍事上的競爭肯定更激烈。美國不會輕易讓出老大位置,中國也不會停下腳步。亞太地區估計會更熱鬧,科技領域尤其得掐架。
不過完全翻臉也不現實。兩國經濟綁太緊,全球供應鏈一斷大家都得疼。氣候變化、反恐這些問題,也得一塊兒干。說白了,打歸打,談歸談。
說到底,中美關系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斗而不破。中國崛起是大勢,美國調整心態也得慢慢來。俄羅斯專家說美國“慌了神”,其實也沒那么夸張,美國底子還在,只是得適應新格局。
中國國力強了,美國有點慌,這不假。但中美關系不是零和游戲,中國發展好了,不代表美國就得垮。兩國要是能多溝通、多合作,世界都能跟著沾光。咱中國老百姓看這事兒,也別太激動,踏踏實實過日子,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