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楊偉
經過這一輪深度調整期后,10年之后的白酒行業,將會出現哪些變化?
根據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結合當下市場呈現出的一些蛛絲馬跡,就能有個大致判斷。
風格上的全面綿柔化,或許會弱化白酒香型的差異;口味趨同,會進一步增強行業的馬太效應,全國化頭部品牌和區域性弱勢品牌的分化會進一步加劇,白酒行業CR10將從現在的接近60%進一步上升到80%以上。
同時,大酒類市場全面切換至存量時代,場景競爭趨勢深化,會加強酒類市場的綜合化運營和跨行業整合,啤酒可以做白酒和黃酒,為什么實力更強的白酒不能做精釀啤酒、雞尾酒和威士忌?到時候,還需要這么多的酒類上市公司嗎?
綿柔化
白酒市場規模龐大,2024年行業銷售收入接近8000億元。知名品牌林立,茅臺、五糧液、洋河等,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價值幾千億。
白酒不僅在消費市場少有敵手,即便放眼A股,其地位也是舉足輕重。
但是,在白酒行業內心深處,有一個釜底抽薪式的焦慮:將來的年輕人,還會喝白酒嗎?
“不是年輕人不喝白酒,而是喝白酒的人從來不年輕。”這種說法,并不能說服大部分人。
白酒品牌們已經感受到了,部分年輕人仍然會選擇白酒,只是,評判標準,已經大為不同。
他們不再迷信品牌。茅臺,在他們眼中更像是金融衍生品。在i茅臺上自發打新的,大部分是年輕人。可你要讓他們晚上聚會開兩瓶茅臺,那是不太可能的。
他們對渠道的選擇也更加多元。過去,品牌只要控制了渠道和終端,就能讓老一代用戶被動消費。而現在,年輕人的購物方式更加多樣化。電商、即時零售這些渠道的去中心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渠道和終端的重要性。
口感上,他們會選擇更加適口的產品。江小白未能保持市場地位,就是一個經典的反面案例。這個新品牌,通過互聯網營銷,以及對線下餐飲終端的滲透,拿下了年輕人白酒消費最重要的兩環。然而,最終還是輸在了產品力上。
什么樣的白酒是好酒,可能見仁見智。有人喜歡醬酒豐富的層次感,有人喜歡濃香白酒的凌冽。但是,如果要問什么樣的白酒好入口,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綿柔。
去年以來,經常有白酒老饕在網上留下自己的疑惑,為什么原來濃烈的五糧液和劍南春,幾款口味獨特的醬酒,都變成了柔順甘甜的“小甜水”?
那不是因為白酒品牌變味了,而是為了順應白酒年輕化不得不做出的轉變。
綿柔,將是接下來白酒風格的共同方向,無論你是醬香、濃香,還是清香、兼香。
所以,接下來的白酒市場競爭,不再以香型為主要方向。進攻的醬香、守擂的濃香以及其他香型,將維持三分天下的相持局面。
白酒風格之爭,將是綿柔風格壓倒非綿柔風格的一個過程。而后,又會在綿柔之中,分裂出川派、蘇派以及貴州綿柔等路線。
馬太效應
產品風格的趨同,會加劇白酒市場的競爭。
在此之前,消費者選擇白酒,還是會先看香型,再選品牌,最后通過檔次和價格確定買誰。
未來,香型的差異會弱化,品牌和價格的區隔會縮小。頭部酒企會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行業馬太效應增強,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實際上,這種趨勢,已經在白酒行業持續了很多年。
白酒市場化之前,大家都是地方小酒廠,幾乎沒什么全國性品牌。所以,上世紀90年代的孔府宴酒、秦池、沱牌,光靠拿下央視標王,就能快速躍升為頭部。
也是從那時開始,風格突出的濃香型白酒迅速抬頭,五糧液借助市場化的力量,一躍成為白酒老大。
1996年,五糧液營業收入首破10億元,達到13.10億元,在整個白酒市場的占比不到3%,可見當時市場集中度之低。
后來,茅臺借助醬香型白酒的稀缺性和高端優勢,迅速成長、彎道超車,到2013年徹底超越五糧液,在白酒市場登頂。
在這個過程中,白酒市場規模迅速提升,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五大白酒企業的市場地位得以確立。
市場集中度也迅速提升。2014年,前五大白酒公司收入占全行業的13%;到2024年,白酒行業CR5為45%。
其中,行業老大貴州茅臺在白酒行業的收入占比,從2014年的5.4%提升至2024年的接近22%。茅臺一騎絕塵的狀態,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都不會改變。
茅臺之后,次級王者五糧液,以及第一梯隊的洋河、山西汾酒、瀘州老窖,集群相對穩定,只不過座次會略有變動。
二線及以下白酒品牌的市場地位,在白酒存量時代降臨后,誰也不敢說自己穩如泰山。
將來,白酒行業CR10可能會從現階段的60%繼續提升到80%以上,另外的一些差異化中小品牌以及地方特色品牌,瓜分剩余的20%,與啤酒市場的構成類似。
這種超頭部全國品牌+地方性中小品牌的結構趨勢,將主導接下來十年甚至是更遠的白酒行業結構之爭。
酒業整合
所以,目前的白酒上市公司板塊,不是太小,而是太大了。
A+H股,白酒上市公司,如果加上最近更名的杜甫酒業集團(0986.HK),一共有22家。
根據業務和業績表現,這20多家上市公司,已經分成了全國型頭部白酒,以及地方性白酒這兩大層級。
盡管,這兩年地方白酒深耕本地市場,誕生了百億級的今世緣。但江蘇這種規模大、競爭不夠激烈的市場,可遇不可求。
老白干酒通過多個地方品牌疊加,只能獲得短期的盈利能力提升。畢竟,沒有規模增長這個基礎,業績增長只能是無本之木。
像安徽的口子窖、迎駕貢酒,青海的天佑德酒,新疆的伊力特,或是區域市場競爭激烈,或是腹地市場規模偏小,無法復制今世緣的故事。
況且,就算江蘇白酒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如果今世緣不推進全國化,目前的百億規模,也就是天花板了。
所以,無論是今世緣,還是口子窖、迎駕貢酒、天佑德酒和伊力特,仍然需要苦戰全國化,爭奪那幾乎不存在的最后幾張船票。
接下來,找不準定位的二線白酒,找不到方向的地方白酒,在存量市場中逐步被取代,已經幾乎是確定的趨勢了。
啤酒行業,尚且有輻射范圍的限制,必須先建廠或收購,才能建立對區域市場的統治力。啤酒市場既定的勢力劃分,也導致了當下相對均衡的競爭格局。
但是,白酒不存在這樣的限制。如果白酒市場繼續分化,會有多少白酒品牌撐不住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情況出現?
酒業上市公司和品牌地位的冗余,在紅酒、黃酒行業更為嚴重,在白酒行業剛剛開始呈現。而啤酒市場早一步完成了清洗,相對健康。
接下來,白酒行業的綜合化運營和跨行業整合,將成為一個明確的趨勢。
白酒板塊內,五糧液的15醬逐漸打出了名氣,珍酒李渡旗下同時坐擁三大香型和四大品牌,濃香古井貢酒用黃鶴樓推南派大清香,勁酒在醬酒領域布局深遠……
白酒板塊之外,酒類資源的跨行業整合,正在提速。
華潤啤酒并購金沙酒業、參與金種子酒重組,雖然初戰失利,但方向沒錯,這幾家公司的融合,也在慢慢進行中。
最近,青島啤酒推出了收購即墨黃酒的計劃。此前,這家老牌啤酒巨頭已經將業務擴展至飲料等領域,只是規模從未坐大。
其實,白酒企業在上一輪調整期后,也曾爭相布局紅酒等多元化業務。只是因為,白酒復蘇迅速降臨,多元化業務的戰略層級下降,白酒多元化才被大家擱置。
接下來,如果白酒、啤酒等不到超預期的復蘇之力,瞄準威士忌、雞尾酒、精釀啤酒等新品種,通過兼并重組借助外力來推動復蘇,或許也是周期破局的不二法門。
所以,大膽預測一下,目前白酒、啤酒、紅酒、黃酒、雞尾酒A+H上市公司一共40多家,需要多久才能減少到20家左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