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貴州茅臺 2024 年度股東大會上,茅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的一番話,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他指出,年輕人并非對白酒敬而遠之,根源在于他們對酒桌文化的抵觸。這一觀點,精準地戳中了白酒行業在年輕化進程中面臨的痛點。
酒桌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它曾是社交場上不可或缺的 “潤滑劑”,承載著人情往來、生意洽談等諸多功能??扇缃瘢谀贻p一代眼中,酒桌文化卻變了味兒?!案星樯?,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這樣的勸酒詞,不再是熱情的象征,反而成了強加的負擔。一項 2024 年的調查數據令人咋舌,83% 的 “90 后”“00 后” 明確表態反感傳統酒局,近半數人在飯局中因拒酒遭受過道德綁架。
年輕人為何對酒桌文化如此排斥?健康意識的覺醒首當其沖?,F代年輕人注重養生,深知酒精對身體的危害。醫學研究表明,每 10 毫升高度白酒下肚,肝臟就需花費 1 小時代謝,而酒桌上常見的 “半斤起步” 拼酒規則,無異于對身體發起系統性攻擊。一位 95 后程序員在匿名論壇吐槽:“領導說‘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可喝到胃出血時,誰來為我的健康買單?”
再者,酒桌文化背后隱藏的權力規訓,讓年輕人深感壓抑。職場新人小李的經歷頗具代表性,部門聚餐時,領導以 “培養團隊精神” 為由要求全員干杯,他因酒精過敏婉拒,卻被批 “不合群”,次日便被調離核心項目組。這種將飲酒量與忠誠度劃等號的潛規則,本質上是一種 “服從性測試”,通過強迫個體違背意愿飲酒,強化權力結構,這與年輕人追求平等、自由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酒桌文化中,女性更是處于劣勢地位,面臨性別歧視與性騷擾的雙重風險。影視從業者龍八透露:“導演席上的男性醉倒時,我必須喝光最后一杯酒,才能證明自己‘不比男人差’。” 據數據顯示,67% 的職場女性在酒局上遭遇過言語騷擾,“陪酒花瓶” 的刻板印象,讓她們陷入兩難抉擇:拒絕飲酒可能被邊緣化,接受則可能淪為權力游戲的犧牲品。
反觀白酒,其實年輕人并非毫無興趣。在輕松、自在的場景下,不少年輕人愿意小酌幾杯。比如,朋友間的聚會,或是獨自在家的微醺時刻,白酒并非被完全摒棄。茅臺作為白酒行業的龍頭老大,自然敏銳察覺到這一趨勢,近年來在年輕化道路上積極探索。
從推出元宇宙 APP “巽風”,讓玩家通過完成任務兌換茅臺,吸引大量年輕用戶注冊;到與蒙牛合作推出茅臺冰淇淋,售價 60 元左右的三款冰淇淋上線即被搶購一空,線下門店排起長龍;再到聯名咖啡推出醬香拿鐵,一次次成功破圈,賺足年輕人的眼球。這些跨界嘗試,旨在降低年輕人接觸茅臺的門檻,培養他們對茅臺口味的偏好。
然而,茅臺的年輕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此前的一些跨界產品,雖在營銷層面賺足熱度,但實際銷量在千億營收中占比微薄,部分產品甚至悄然退場。問題究竟出在哪?根源或許就在于,這些舉措未能徹底斬斷白酒與傳統酒桌文化的捆綁。當年輕人僅僅將其視為新奇體驗,而非日常消費選擇時,產品便難以持續扎根市場。
如今,張德芹董事長點明方向,茅臺開始從消費群體、消費場景、消費方式入手,打造全新營銷模式。比如,在貴州酒博會上,茅臺把品酒融入旅游體驗,在赤水河畔的古鎮里,摒棄勸酒壓力,營造輕松文化氛圍,讓消費者在自在環境中感受白酒魅力。這種 “去酒桌化” 的嘗試,有望成為白酒行業年輕化的破局之道。
白酒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在買方市場下,以消費者為中心成為必然趨勢。除茅臺外,瀘州老窖等品牌也紛紛出招,推出 38 度低度酒、果釀酒,甚至在抖音發起調酒挑戰,將白酒融入年輕人生活場景。整個行業都在思考,如何在堅守傳統韻味的同時,擁抱年輕一代的消費需求。
年輕人并非拒絕白酒,而是渴望在更加自由、平等、健康的環境中享受飲酒樂趣。白酒企業想要贏得年輕人的心,不能僅靠營銷噱頭,更需從文化內涵、產品設計、消費體驗等多維度革新,讓白酒真正適配年輕人向往的生活方式。這場白酒與年輕人的 “雙向奔赴”,究竟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拭目以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