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修十座墳,不安一扇門”,這句話是一句農村俗語,同時又被視為一句風水俗語。那么,這句俗語是什么意思,又該如何解讀呢?
過去的一些農村俗語,流傳到現在,因為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農村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傳統農耕社會的一些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生活習俗也隨之發生了演變。
現在我們對農耕時代的一些俗語,由于社會的語境不同了,在理解上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如果僅從字面上來解讀,不了解原來的社會歷史背景,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文結合農耕時代的社會背景,嘗試對這句俗語進行解讀,以還原這句俗語原來的意思。
寧修十座墳
“寧”字開頭的俗語句式,是傳統俗語中常見的句式,是一種假設句,往往是前一句和后一句所描述的內容或事情,是人們都不愿意碰到,或者不愿意去做的事,如果硬要人選擇兩項之中其中一項,有“寧”這一句就是兩者之間的最佳選擇。
比如,“寧宿荒墳,不住古廟”、“寧可窮死,不娶生妻”、“寧可門前出場小,不可門前有人田”,“寧可門前鬧嚷嚷,不可屋后腳板響”,“寧借人停喪,不借人成雙”等。
在現實生活中,這類俗語所說的兩種選項,都不是好事,人們通常都不選擇,只有在沒有別的選項供選擇時,才出于趨利避害心理,從其中選擇一項最有利的選項。
“寧修十座墳”,也是過去農村大多數人不愿去做的事,不說是十座墳(也指多座墳的意思),就是別人請人去修一座墳,大多數的人是不愿意做這樣的事。
過去農村習俗,普通農家的墳,都是孝子孝女(女婿代替)自己修,最多也只有侄子參加,一般不用外人插手。只有一些大戶人家的子女,因為五谷不分,四體不勤,六畜不識,干不了這種重體力活,不得不請人來代勞。
那時候,鄉村修墳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人員也比較固定,通常是村里一些老單獨漢、身體有缺陷但有勞動能力的人、家里很貧窮愿做這種事的人等。
做這種事的人,對勞動技能要求不高,也就是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只要做事扎實,有一定的體力,能按時完成任務即可。
實際上,這些人大多是村里專門打金井的人。村里一般的人都忌諱從事這種行業,不愿意做這種事。
這是在過去普遍為土墳、修墳不需要技術背景下的農村習俗。現在的農村,情況又不一樣了,很多的墳墓需要用石材和磚頭來砌筑,需要有建筑技術的泥水工,因此,近幾十年來,農村出現了修墳的現代化專業隊伍,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們對這種農村傳統俗語的解讀,應該放在傳統農村習俗的背景下來理解,才能準確把握其原來的含義。
不安一扇門
“不安一扇門”的“門”,民間有兩種說法,而主流的說法是庭院的大門。說是寧可去給別人家去修墳,也不去幫助別人家去安裝大門或建造大門。
從趨利避害的民俗角度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幫助他人安裝或修建大門,并沒有什么忌諱,就像幫人做其他事一樣,沒有什么特別的說法。
因此,俗語中的“門”,并不是指幫助別人安裝或修建大門。按照民間的說法,是主持兩種“門”。
一是墳墓之門
也許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墳墓還有門嗎?實際上,普通百姓的墳墓是沒有門的,而是民間俗稱為門,也就是墓碑。
民間有很多的墓碑,做得像樓門一樣,有屋頂,有挑檐翹角,有門框,中間有一扇門,碑文就刻在門板上。民間把這種墓碑稱之為“樓門碑”。也叫“一扇門碑”,是為了區別民居的大門,民居大門為兩扇門。
按照民間的說法,“隔行如隔山”。按照民間規矩,立碑是墳墓極其重要的事情,需要民間具有師承關系的專業人士才能主持安碑。如果沒有師承關系的人去安碑,不僅會傷害墳墓主人的家庭,還會傷害自己。
修墳墓的人沒有安碑的專業知識,安碑的技術很簡單,但其中有一套民俗方面的程序和儀式,非常復雜,一般要有師承關系的人才能完成。修墳的人不可胡亂去安碑。
這里得說說“安碑”這個詞。一般來說,人們把安碑稱為豎碑、立碑,那么,為什么叫“安碑”呢?
過去的墓碑分為兩部分,一是碑身,也就是露出地面能看到的石碑,二是碑座,是一塊厚厚的石板,中間鑿開一個四方孔,碑身的下面做出一個隼頭,把隼頭插入石孔內,起到固定石碑的作用。與隼卯結構的原理類似。這種豎碑的過程就叫做安碑。
因此,“安碑”的重點是主持之人,具體操作的人或協助人,是在主持人的指導進行,與“安碑”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二是堂屋大門或庭院大門
堂屋大門或庭院大門都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大門,其重要性在民間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堂屋大門為主,庭院大門為輔,這是根據建筑物的主次來分的。
也有的認為庭院大門比堂屋大門要重要,這主要是根據民間風水習俗來分的。
不管是堂屋大門,還是庭院大門,在農村都稱為“財門”,在安裝這兩座大門的時候,都要舉行隆重的“安門”儀式,其中也有比較復雜的民俗講究。
主持這種儀式的人,要獲得魯班師傳的弟子,也就是農村有師承關系的木工師傅。
如果沒有師承關系的木工師傅去安裝門扇,就會出現與安碑一樣的“后果”,要么就是對主人家庭不利,要么就是對主持安門的人不利。同樣,民間的說法是,“安門”的所謂“利害關系”,只與主持的人有關系,與協助的人沒有任何關系。
以上這些說法,是舊時農耕時代的說法,既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也是利用迷信設置的一種行業門檻,目的是為了維護行業利益。這種說法當然也就不足為信。
最后,解釋一下“寧修十座墳,不安一扇門”這句俗語的引申含義。其中的意思是,要做多積陰德(民間認為修墳是積陰德)的事,不要去做損人不利己的事。這種引申含義,對社會道德建設還是有積極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