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幕。上海浦東新區萬祥鎮攜百年非遺手工織帶技藝及系列跨界文創產品驚艷亮相,以非遺活化成果演繹“非遺織帶×節氣小鎮×年輕力覺醒”的奇妙化學反應,通過四大創意篇章演繹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深度共振,帶領觀眾穿梭織帶指尖技藝,玩轉非遺年輕宇宙。
作為上海市級非遺項目,萬祥手工織帶技藝始于黃道婆棉紡革新時期,以繁復精巧的編織工藝承載著浦東農耕文明的基因密碼。此次文博會上,萬祥鎮特別推出小滿節氣限定紋樣——象征豐收希望的“麥穗紋”與模擬江南水韻的“流水紋”,將自然物候凝練為經緯間的藝術語言。展區內,觀眾可通過“指尖經緯”古法織機體驗、紋樣積木拼搭等互動環節,親身感受“一根織帶連古今”的文化傳承。
當時尚基因注入傳統血脈,非遺技藝便不再是歷史的回聲,而成為未來生活的進行曲。在展區現場,非遺織帶以顛覆性姿態闖入當代生活:與特步聯名的“千梭競速”跑步鞋將織帶紋樣化作運動風潮;“禾風T”白T恤以稻香紋飾演繹極簡東方美學;“小音禾”藍牙音響讓織紋與聲波共舞;“紋程帶”自行車手膠紋隨輪轉馭風而行。與此同時,“禁止蕉綠元氣錘”“穗安貼冰箱貼”等創意產品,以詼諧網絡熱梗嫁接傳統紋樣,實現非遺年輕化表達的破壁傳播。
作為浦東引領區與臨港新片區兩大國家戰略疊加區域,萬祥鎮正在建設全國首個“二十四節氣”主題文旅小鎮,通過“紋樣解碼—技藝轉化—場景重構”的三維創新鏈,推動節氣文化從符號象征向產業IP轉型。
目前,萬祥鎮已完成“非遺陳列室/研習所+非遺田間課堂”的體驗矩陣布局,舉辦織帶文創大賽吸引公眾參與設計,力爭實現“人人都是非遺傳承人”的生態閉環。
從織帶紋樣露營椅到節氣主題竹編籃,萬祥鎮的創新探索訴說著同一個理念:傳統文化唯有融入現代生活場景,才能真正實現活態傳承。正如“織夢成真”展項中,青年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共同創作的“紋漾未來”創想紋樣,預示著手工織帶正在編織屬于Z世代的文化敘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