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至23日
是第十一屆全民營養周
今年的主題是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全民行動”
口號是“健康中國,營養先行”
1
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注重飲食多樣
日常飲食應當注重食物的多樣性,平日的食物中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以及大豆堅果類等。建議平均每日吃的食物不少于12種,每周應達到25種以上。
理由:食物多樣化能讓學齡兒童攝入更全面的營養,滿足生長發育需求。不同食物富含的營養成分相互補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
主食粗細搭配
多吃全谷物、雜豆類和薯類食物,如燕麥、糙米、紅豆、綠豆、紅薯、土豆等。
理由:相較于精制米面,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促進腸道健康,對生長有益。
適量吃魚禽肉蛋奶類
建議每日攝入約300克鮮奶或等量奶制品;畜禽肉與水產品各40~50克;每日一個雞蛋;每周攝入105克大豆(其他豆制品按蛋白質折算);堅果50~70克。
理由:蛋白質是身體組織生長的基礎,這些食物所含優質蛋白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能充分滿足孩子發育需求。奶類富含鈣質,是日常補鈣食物的首選。堅果和深海魚類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有益。
多吃新鮮蔬果
建議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且深色蔬菜應占一半以上;水果攝入量為150~350克。午餐和晚餐可搭配胡蘿卜、西蘭花、菠菜、西紅柿等多彩蔬菜;水果可在兩餐間作為加餐,比如蘋果、香蕉、橙子等。
理由:蔬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力、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同時,蔬果中含有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有效預防便秘問題。深色蔬菜所含的營養物質則更為豐富。
2
科學選擇零食
選擇健康零食
適量選擇營養豐富、低糖、低鹽、低脂肪的食物作為零食,如酸奶、水果、堅果、全麥面包等。
理由:孩子活動量大,學習任務重,能量消耗快,三餐吃不夠時,適量的零食能補充能量,避免饑餓影響學習。高糖、高鹽、高脂肪零食易導致齲齒、超重和肥胖,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健康零食能在提供營養、滿足口味需求的同時助力成長。
控制零食量和時間
零食攝入應適量,且注意時間,避免在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吃。
理由:過量或不當時間吃零食會干擾胃部排空速度與血糖水平,從而減少正餐時的食物攝入量。長期如此易造成營養素攝入單一化,增加微量營養素缺乏風險。
3
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規律進餐
養成按時按量進餐的習慣,每天盡量保證在相同的時間段用餐。每餐餐量適中,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推薦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為早餐約30%,午餐約40%,晚餐約30%。
理由:規律進食可調控胃腸蠕動節律,合理控制食量能維持消化道健康,利于營養吸收。暴飲暴食傷腸胃、易肥胖,過度節食會導致營養不足影響發育。合理分配各餐能量,可以滿足不同時段需求,晚餐少吃有助于睡眠,有益身心健康。
細嚼慢咽
吃飯時細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
理由:細嚼慢咽能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唾液含消化酶可先消化食物。食物充分咀嚼有利于胃部消化,還能讓大腦接收飽腹感信號,避免吃得過多而導致超重肥胖。
避免挑食偏食
嘗試不同食物,避免挑食偏食。可通過變換烹飪方式,同時合理搭配其他食物,豐富食物的種類與口感。
理由:不同食物營養多樣,挑食偏食會使營養不均衡,影響發育。合理的烹飪和搭配方式可增加食欲,保證營養均衡攝入。
4
注意食品安全
選擇新鮮食材
購買食材時,應選新鮮、無污染、無農藥殘留的食物,避免變質、過期或三無食品。
理由:新鮮食材營養充足、品質好,變質、過期或農藥殘留、三無食品不利于身體健康。
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用餐前務必洗凈雙手,瓜果蔬菜清洗干凈,生熟食物分開處理,確保入口食物清潔衛生。
理由:雙手日常接觸各類物品易沾染細菌、病毒,瓜果蔬菜表面可能殘留農藥、化肥,生熟分開處理可避免交叉污染,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可降低食源性疾病發病風險。
來源:安徽疾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