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點的香港上環街頭,曾經門庭若市的海皇粥店招牌已被悄然拆卸。寒風中,卷簾門緊閉,店內一片漆黑,往昔粥香四溢、食客滿堂的熱鬧場景仿佛從未存在過。這一天,不只是?;手嗟甑穆淠?,金裝燉奶佬、元洲牛肉面等多家老牌港式餐飲也同時黯然撤場,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香港社會激起千層浪,一場席卷香港餐飲界的 “倒閉潮” 正洶涌來襲。
?;手嗟?,這個創立于 1992 年、號稱全港首間連鎖粥店的餐飲品牌,在香港餐飲版圖上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主打傳統廣東粥品,碎牛粥、皮蛋瘦肉粥口感醇厚,炸腸、創新腸粉及各類小食也獨具風味,全盛時期全港分店逾 30 家,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來港游客,都對海皇粥店青睞有加,它一度成為香港飲食文化的一張特色名片。
但誰能料到,風光不再,困境接踵而至。早在去年,海皇粥店的經營危機便已初現端倪。灣仔莊士敦道的分店,因拖欠 3 個月租金,被業主一紙訴狀告到高等法院,業主不僅索賠 81.3 萬元租金及違約賠償,還要求收回店鋪。而店內員工,在口罩期間更是被要求 “八折支薪”,在生計與工作間艱難抉擇,接受降薪才能勉強保住飯碗,不接受便只能無奈離職。
進入 2025 年,海皇粥店的經營狀況急轉直下,每況愈下。近 8 個月內,分店接連關閉,一間接著一間,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5 月 7 日深夜,母公司海皇國際董事局終于不堪重負,發布公告,基于經營環境惡化與財務狀況捉襟見肘,無奈決定終止全部業務,關閉所有門店及辦公室。一夜之間,這家有著 33 年歷史的餐飲老店,徹底告別了香港的大街小巷。
?;手嗟甑慕Y業,牽出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問題。勞工處截至 5 月 8 日,已收到超過 80 名雇員求助,主要涉及欠薪及解雇補償等項目,追討金額高達約 800 多萬港元。有資深員工憤怒地表示,被拖欠逾 36 萬元長期服務金,公司如此不負責任的做法,讓他們多年的辛勤付出付諸東流。與此同時,積金局也披露,海皇粥店未為約 130 名員工繳交去年 12 月的附加費,以及今年 1 至 3 月的強積金供款和附加費,涉及金額約 57 萬港元。不僅如此,一家為其提供運輸服務的公司透露,海皇粥店已拖欠近三個月、約數十萬港元的送貨費用;洗衣店負責人也訴苦,被拖欠八個月洗衣費,涉款兩萬多元。眾多相關方,都因海皇粥店的結業陷入財務困境。
事實上,?;手嗟瓴⒎莻€例。2025 年上半年,香港餐飲業如同置身寒冬,大量本土品牌接連倒下。連鎖粥店羅富記,在今年 1 月毫無征兆地關閉全部門店,對外宣稱因老板退休,結束了長達 70 年的品牌經營。開業時備受媒體關注、人氣火爆的一些餐飲品牌,也因移民潮和消費者海外消費傾向等因素,在 4 月全線結業,經營團隊無奈宣布暫時退出市場。2 月,太興集團旗下的稻埕飯店全線結業;稻香集團的 “稻坊”、金記集團的 “麗香園冰室” 等,也都陸續停業,曾經熱鬧非凡的餐飲街區,如今不少店鋪大門緊閉,張貼著轉讓或結業的告示。
面對來勢洶洶的餐飲倒閉潮,香港特首終于發聲,道出了背后的實情。特首指出,香港餐飲行業當前面臨著多重嚴峻挑戰。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與能力,本地居民消費趨于保守,而內地旅客來港旅游模式發生轉變,大部分旅客以游覽觀光為主,消費結構改變,高消費模式不再,難以像以往那樣有力拉動香港餐飲消費。
在內部競爭層面,餐飲行業同質化嚴重,新品牌不斷涌現,競爭愈發激烈。例如大家樂旗下的 “一粥面” 品牌,憑借積極擴張戰略,目前已擁有 40 多家分店,并且通過設立中央廚房供應食材,在 “快餐化” 及控制成本方面做得更為出色,對傳統粥店等餐飲品牌形成巨大沖擊。再加上租金成本高企、食材價格波動、人力成本上升等經營成本壓力,諸多因素疊加,讓眾多餐飲企業不堪重負,最終走向結業。
香港餐飲行業的這場倒閉潮,影響深遠。它不僅讓眾多餐飲從業者失去工作,面臨生計難題,還對香港的商業生態、旅游形象等造成負面影響。那些承載著香港飲食文化記憶的老店接連結業,讓香港的飲食文化傳承面臨挑戰。接下來,香港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政府出臺扶持政策,行業探索轉型之路,消費者給予支持,多方攜手,幫助香港餐飲行業走出困境,重拾昔日的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