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體上刮起了“工廠游”熱潮。小紅書上,關于#工廠游綜合話題高達30-40萬瀏覽量,相關高科技大廠的工廠游攻略也成為熱門爆火帖子,而早前相關探尋生產線的話題如#溯源更是達到1800萬瀏覽。
社交媒體上“工廠游”爆火 圖源網絡
國外工業旅游模式早有白色巧克力公園、德國魯爾工業區等先進企業實踐案例:在德國魯爾工業區,煉鋼爐被改造成光影劇場,工裝褲與芭蕾舞鞋在車間共舞;日本白色戀人工廠用巧克力香氣編織童話,讓機械臂的律動與孩童的笑聲共振。這些“工業迪士尼”的實踐揭露了一種真相:后工業時代,工廠不僅是生產資料,更是文化資產。
反觀中國,工業旅游雖在本世紀初萌芽,但其價值尚未得到充分認識和深度挖掘。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工業旅游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與全球工業旅游占旅游總產值的10%-15%相比,中國工業旅游市場占有率還不到5%,未來大有可為。
2024年冬天,小米工廠三期60個免費參觀名額期期售罄,后面還被黃牛炒至2000元,企業連夜擴容預約系統。這場突如其來的供需博弈給出了一個商業信號——工業+文旅融合的價值空間巨大,同時也撕開了產業變革的裂縫:當Z世代開始用腳投票,流水線必須學會講述自己的故事。
政策上也能嗅到了同樣的趨勢:2025年2月,北京發布《北京市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新培育5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0個北京市工業旅游示范點和一批工業文化研學實踐教育試點示范基地。上海也將工業旅游提升至城市文旅融合發展的戰略高度,此外山東、深圳等多地也發布了一系列推動工業旅游的政策。
“工廠游”的熱門出圈提供了市場新信號,近年一部分企業的實踐也提供了分析范本,著陸TouchBase將通過一些現象級案例,分析目前工業+文旅融合的實踐思路,并試圖從產業經濟視角出發,提煉出企業如何來繪制“工廠游”的價值圖譜。
從工廠游細分實踐案例中,看見工業旅游的可能性
1、網紅工廠:從產品說明書到價值共鳴場
去年年底,特斯拉官方發布消息,凡是通過官方置換渠道訂購新車的客戶,就有機會贏得免費參觀上海超級工廠的機會,還報銷往返機票和一晚酒店住宿費,活動推出后,特斯拉當月銷量迎來一個小高峰。
特斯拉向置換客戶開放上海超級工廠參觀權,這場看似簡單的“車間漫步”邀請更像是企業精密布局后的情感投資——當消費者目睹4680電池量產工藝的瞬間,他們購買的就不僅是電動車,而是對“未來出行圖騰”的信仰充值。當月銷量環比激增的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工業透明化帶來的信任溢價。
新勢力車企深諳此道:蔚來第二工廠打破傳統布局,設置了“魔方車輛存取平臺”“飛地智能裝配島”等8大打卡點。在這里,機械臂不再冰冷,工廠的生產流程被重新編碼為品牌宣言。
像車企發起的這類“工廠游”,本質上是將工廠變為立體廣告牌。這種將嚴肅工業和大眾消費相融合的探索模式,體現了公眾對制造業的求知欲,也折射出傳統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迫切性。邀請消費者進入參觀工廠,表面看來費錢費時間,但在消費者越來越習慣和品牌溝通、互動的時代,“工廠游”可以不只是被視為成本項,還可以是一種高ROI的“信任基建投資”。
2、?觀光工廠 :從生產車間到體驗綜合體
將工廠打造成景區,就不得不提日本北海道的白色戀人巧克力公園。主題公園成人門票大概費用800日元(約為40元人民幣),團票價格更優惠,而主題公園也分免費區和付費區,免費區主要是參觀和購物,付費區的體驗則更為豐富。
圖源|白色戀人公園官網
在白色戀人公園,游客在“巧克力幻想館”目睹原料淬煉為甜蜜的藝術品,在“夢想體驗工房”親手制作專屬禮品,最后還能提著限定款禮盒離開。這種分層體驗設計(基礎參觀免費/深度體驗付費)創造了人均消費超3000日元的商業奇跡,證明工業場景的“情緒變現”潛力。
圖源|白色戀人公園官網
中國版圖上也有耀眼的實踐:君樂寶將原本的牧場打造成生態劇場,讓游客可以親身體驗奶牛養殖和綠色產業鏈的生態循環,這也是乳業將ESG實踐轉化為可觸摸的消費語言的嘗試。如今,君樂寶的工廠旅游項目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并迅速發展為集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科技研發、乳品加工、供應銷售及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榮獲河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等多項榮譽,也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3、 工廠研學 :從生產線到人才孵化器
除了和旅游業融合,更細分的實踐還有結合“研學熱”做出的嘗試。
隨著這兩年的哈爾濱旅游熱,飛鶴(哈爾濱)工廠開放參觀,并將“小小牧場”搬進了哈爾濱的工廠,1:1還原飛鶴牧場環境,游客不僅能探訪的小牛犢們的“獨門獨棟別墅”——犢牛島,還了解到了麥秸桿和牛糞的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而在牧場“私廚”區,游客不僅能體驗奶牛營養師的崗位為小牛配餐,還能了解到每頭奶牛每天有百元的飼料成本,并享用著弱堿性的天然冷礦泉水。在奶牛轉盤區,游客們了解到飛鶴牧場先進的擠奶流程和嚴格的生牛乳質量指標,飛鶴奶粉采用新鮮生牛乳為原料,從擠奶到加工不到2小時。
央視頻帶上海小熒星藝術團的 “小土豆”們參觀飛鶴哈爾濱工廠 圖源|新華網
透過玻璃窗,0.01毫米精度的罐裝系統、5G驅動的無人倉儲,這些曾屬于工程師的專有名詞,在研學課程中轉化為Z世代的科技母語。當學生在“奶牛轉盤區”計算飼料配比,在“無菌車間”理解微生物戰爭,一場關于“制造業認知革命”的靜默教育或許已然發生。
教育屬性讓工廠游突破旅游周期,形成全年無休的人才流量池。
除了上面的幾種模式,類似于文創園這種將工業遺產活化,融合了就業、旅游等領域的商業體也是工業旅游的另一種范本,如沈陽紅梅味精廠、廣州紅磚廠。工業遺產通過文化解構重生,吸引的不只是傳統游客,而是創意階層與知識社群。這種實踐雖不一定帶來直接收益,但為城市留存了產業記憶的火種,更孵化出47家文創企業,證明工業旅游的邊界遠超想象。
如何繪制工業旅游的價值圖譜
事實證明,成熟的工業旅游確實能為企業帶來多重正向收入。以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園為例,一邊是每日400萬袋螺螄粉的產銷,另一邊是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游客和研學者,而“廠區變景區”“為一碗粉赴一座城”也成為柳州旅游出圈的流量密碼。也就是說,工業旅游并非是簡單的旅游業,而是一種可以涵蓋門票經濟、體驗經濟、IP經濟,并刺激人才培育反哺技術升級的多元業態復合體。
工業旅游的實踐,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場制造業與大眾的文明對話。至于如何打開這場對話的價值圖譜,并且勾勒出一條可循環、可持續的價值傳導鏈條,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四個價值層,并試圖串聯起來看是否能構成價值閉環。
1、門票:分層設計的藝術
工廠游是否收門票?從各種主題公園和文旅景點的實踐來看,付費和免費都各有優劣。不過,門票策略絕非簡單的盈利重點,而是企業篩選用戶、傳遞價值的首張名片。
可以分別參考白色戀人巧克力工廠分層收費的藝術——“基礎參觀(免費)+深度體驗(付費質檢參與)”,實現用戶價值分層收割。
但哪怕是免票,工廠游也不一定是賠本生意。佛山景區西樵山免票,反而引起了其他行業的增長,因此哪怕工廠成為完全的免費園區,也并非無利可圖。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發布的資料,旅游產業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3元收入。
“當一個主要景點開放時,我們經常會看到上升潮汐效應。”國際游樂園和景點協會首席執行官Jakob Wahl表示說。“EpicUniverse推動了旅游業、酒店預訂和長期住宿的增加。它使周圍的景點、餐館、小企業受益。
門票是信任的入場券,而非收入的救命稻草。
2、體驗商業:打破和消費者的隔閡
溝通和互動恐怕是過往制造業最缺乏的環節,傳統制造業并不直接對接終端消費者,所以對終端消費者的聲音往往一知半解。要打破這些溝通隔閡,就得從“體驗經濟”的維度思考。
在溫州甌海眼鏡小鎮,有著40多年從業經歷的眼鏡匠人鄭志遠砸下數百萬元,推出“眼鏡研學”,將傳統工廠改造成體驗式商業試驗場——孩子們不僅能觸摸鏡片打磨的精密工藝,還能在“創意工坊”親手組裝專屬鏡架。這個每年接待超2000人次的眼鏡研學基地,正在見證制造業與Z世代的奇妙化學反應。
鄭志遠說,開展工業旅游不僅拓寬了產品銷售渠道,孩子們帶來的奇思妙想也讓企業收獲不少研發靈感。在一次研學活動中,孩子們提出了31條建議,其中有孩子提到:“鄭爺爺,一款眼鏡腿可以有更多顏色、圖案。”如今,一款可拆卸且配有7種顏色鏡腿的產品,已擺進店內貨架。
借助技術,工廠產業園也在商業體驗上有新嘗試:Epic Universe主題公園通過VR煉鋼體驗,將某些工序轉化為付費項目;周莊鎮借助AR、VR元宇宙體驗,大大提升了古鎮的旅游互動性。
在體驗經濟的催化下,生產線與消費端不再是單向傳輸,而是通過即時對話形成創新閉環。制造業愿意俯身傾聽,收獲的就不僅是銷量數字,更是重構產業基因的密碼。
3、IP衍生品:構建品牌溢價
品牌溢價的構建邏輯往往從消費者的信任、情感認同和稀缺性等方面形成。當消費者愿意為品牌的確定性買單,同時可以從品牌中獲得情緒價值或者情感共鳴,加上限量發售所營造的稀缺性信號渲染,這樣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品牌溢價。
電影《哪吒2》的IP衍生品與電影同期發售,這就意味著其背后的商業資本早就設計好了清晰的盈利層,電影票只是第一層收入,后面的第二層、第三層收入鏈路也早就畫好了。類似的案例如《黑神話:悟空》游戲與潮玩同步發售,驗證“內容——衍生品”雙輪驅動的商業邏輯,為工業旅游IP化提供范本。因此,工廠游也可以在產品設計階段同步規劃衍生品,如工廠游盲盒、定制化衍生品等。
康奈集團工業園,占地面積160畝,是溫州第一家AAA級工業園景區。漫步其中,游客能看到像“榕抱琵琶”等十大景觀,附有中英等多語種介紹,難以形象這是一家鞋企。
而更重要的是園區里的“黑科技”一一游客站上智能量腳儀,僅僅30秒就能收到48項雙腳數據,結合數據可以訂制一雙鞋子,如果想把自己的姓氏織在鞋面,也可以和設計師溝通。
這樣做出來的“私人定制”鞋子,比普通鞋子價格高,但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價值。
康奈工業園景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當然,品牌溢價絕非價格游戲。企業想要構建品牌溢價,往往要從品質的確定性、情感認同乃至技術壁壘來考慮,花西子眉筆事件、豪士面包翻車就給品牌帶來警示——缺乏硬核技術和情感共鳴的溢價終將坍塌。
因此,工廠企業要打造品牌溢價,需通過差異化定位+品質硬實力+情感軟連接+稀缺性策略的組合拳,將產品從“功能載體”升級為“價值符號”,其重要目標是構建用戶“非你不可”的選擇邏輯。
4、人才反哺:重塑新一代的職業信仰
上面提到工廠企業對終端消費者的聲音一知半解,同樣的,當代消費者對工業也抱有嚴肅、落后等刻板印象。年輕一代不愿意走進工廠工作,也不了解生活里的每一件產品是如何一件件來到現實生活的,而體驗式商業在一定程度上能給新時代年輕人種下種子。與此同時,更細分的實踐可以嘗試建立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參觀——實習——就業”鏈條——蔚來工廠就曾開放學生參與質檢,將游客轉化為潛在雇員。
從一張門票開始,工業旅游正在編織新的意義網絡:大眾消費者開始走進嚴肅工業場,制造業的刻板印象被打破。游客走進工廠通過各種體驗式互動來留下數據,這些數據如果通過系統分析或能幫助企業升級生產線,更符合市場的需求。工廠也可以通過vlog等形式記錄游客工廠游細節,借助自媒體平臺達到品牌宣傳效果的同時,和消費者達成溝通,共創品牌故事。
和消費者共創的故事自然比品牌自上而下講述更為生動,更能引起消費者的情感認同和信任感,也更能構建品牌文化符號。當工廠的嚴肅性被不斷打破,高校人才對制造業的刻板印象慢慢消解,人才可以走進企業,幫助工廠實現更加科技化、年輕化、數字化的升級。
通過以上鏈條的有機聯動,企業可實現從“流量積蓄”到“生態共建”的轉型,最終形成“游客消費反哺技術升級——技術優勢強化品牌——品牌吸引力集聚人才——人才創新驅動新消費”的價值飛輪。
在價值重構的狂歡背后,仍有待解難題:如何平衡參觀動線與生產保密性?中小企業這類資源有限者如何借助文旅賦能?沒有景區運營經驗的工廠傳統制造人才,如何來駕馭景區運營新技能?
正如德國魯爾區用三十年完成從“生銹地帶”到“文化動脈”的蛻變,中國工廠游的深層價值或許正藏在這些矛盾的解決過程和漫長實踐中。不過,當流水線上的傳感器開始高頻記錄游客的驚嘆,工業文明也開始找到了與時代共鳴的頻率。
參考資料:
Orlandosentinel:Epic Universe Ride Guide: New park rides ranked from tame to super scary.
中國發展改革: “飛鶴效應”:激活爾濱工業旅游,賦能城市產業多元發展。
撰文 | Canamy
編輯 | 國佳佳
排版 | 張嘉嘉
題圖來源 | 白色戀人公園
「以往內容」
新聞:||||||||||||||||||
深度:|||||||||||||||||
專訪:|||||| ||||||||||
大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