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動降低關稅后,中美關稅戰暫告一段落,但此事帶來的影響卻遠未停息。
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報道,在數周的延遲之后,中方已經批準了對部分歐盟企業的出口許可證,但由于審批的速度“太慢”,遠不能滿足歐企對稀土的需求。
與此同時,包括福特、洛克希德·馬丁在內的美國制造商,則還在緊張的關注著中國將稀土出口到美國的政策動向。
在特朗普政府和美國本土媒體關系不佳的背景下,以英國《金融時報》為代表的西方媒體,實際上部分充當了美國政府喉舌的作用。
某種程度上說,現在英國《金融時報》抱怨中國稀土出口許可審批速度“太慢”,就是在替美國政府求饒。
其言外之意是,眼下中美關稅談判都已經結束了,雙方都同意降低關稅,中國也答應逐步取消非關稅反制措施了,能不能盡快的放開稀土許可,解決美國和西方制造商的供應鏈危機?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此前的報道,在美國政府認定的50種關鍵礦物中,超過一半的礦物都來自于中國,這其中尤為重要的是17種稀土元素。
這些稀土元素,被廣泛的應用于高端制造之中,包括美國F35戰斗機、潛艇、導彈以及航空航天設備等軍事設備的關鍵原材料,都離不開稀土。
(圖為用到稀土的醫學設備被用于癌癥檢查)
而全球范圍內,60%以上的稀土開采都來自于中國,就算是其他國家開采出來的稀土,絕大部分也要運到中國進行精煉加工之后,才能被用于國外企業的應用。
說白了,不管是從稀土的儲量上,還是從稀土的冶煉工藝上,中國都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秉持著貿易自由的方針,對稀土并沒有進行嚴格的出口管制,美西方國家一邊從中國購買的稀土中獲利,另一邊卻用這些稀土制成品來遏制打壓中國。
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國動不動的就派自己的F35戰機、電子偵察機在中國近岸抵近偵察和挑釁。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中國收緊對稀土的出口管制,不僅僅是為了反制此前美國率先挑起的關稅戰,更是為了建立一種公平的、可持續的貿易關系。
世上沒有我給你提供戰略產品,你卻用之來打我的道理。
如果西方不在芯片科技、新能源汽車市場等領域,秉持自由貿易的理念,依舊對中國進行各種制裁和打壓的話,那么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顯然也不會放松。
(圖為中國稀土開采量和出口量對比圖)
至于徹底取消稀土管制制度,那更是不可能了。
美國的關稅戰,反倒促使中國在關鍵戰略礦產出口方面,建立更完善的制度體系?,F在這種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他們卻希望回到之前,豈不是癡人說夢?
更可笑的是,《金融時報》在替美國制造商求饒的同時,還扣給中國一口黑鍋,說中國對稀土出口管制的行為,擾亂全球供應鏈了。
這可真是非常具有“美國特色”的求饒了,如果說擾亂全球供應鏈的話,那美國對芯片的出口管制,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額外關稅,這些是不是擾亂供應鏈?
美西方自己先把貿易當成武器,試圖遏制中國,如今卻反過來怪中國擾亂全球供應鏈,簡直賊喊捉賊。
除此之外,客觀上供應鏈也不會被擾亂,只要市場有需求,中國有技術和原材料,那么充其量就是原本由美西方生產的東西,轉到中國來生產。
借此機會,我們不但能保護自己的戰略礦藏,還能擴大國內產業鏈優勢,簡直一舉兩得。
至于西方的抱怨,且讓他們抱怨去,發牢騷,向來是失敗者的“特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