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65歲的王大爺和老鄰居李大爺聊天時,發現兩人的養老金差了近一倍。王大爺每月只能領到200元,而李大爺卻領到600多元。
一問才知道,李大爺在60歲前悄悄做了一件事:把過去15年按最低檔200元繳納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次性補繳提檔到最高檔7000元。
而王大爺在滿60歲當天就興沖沖地辦理了領取手續,結果再也無法補繳,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養老金“縮水”。
一、一個政策盲區,讓無數老人吃了啞巴虧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一個“隱藏規則”:提檔補繳必須在首次領取養老金前完成。一旦開始按月領錢,補繳通道立即關閉。
已領取待遇的參保人,無論是因為繳費年限不足還是想提高檔次,均無法再補繳。例如,若2019年只繳了200元,退休前可將該年度補繳至3000元,但若已開始領養老金,則“過期不候”。
二、為什么老人會“踩坑”?
1. 不知道可以補繳:許多農村老人誤以為“繳滿15年即可退休”,卻不知繳費檔次越高、年限越長,養老金越多。例如,個人賬戶每多繳1萬元,每月養老金可增加約72元(1萬÷139個月)。
2. 著急領錢:部分老人擔心“錢在賬戶里不安全”,或受“早領早安心”觀念影響,匆忙辦理手續,卻忽略了提檔補繳的黃金期。
3. 政策復雜:補繳規則因年份而異(如2020年前最高檔3000元,2020年后可達7000元),且需通過社保機構申請、稅務平臺繳費,流程門檻較高。
三、正確操作:退休前做好兩件事
1. 核查歷史繳費:攜帶身份證到鄉鎮社保窗口或通過手機APP(如湖南“智慧人社”)查詢歷年繳費記錄,確認是否有“低檔繳費年度”或“斷繳年度”。
例如:若2015年只繳了500元,可按當年最高檔3000元補繳差額2500元。
2. 提檔補繳三步走
第一步:申請——60歲前到屬地政務大廳或鄉鎮人社窗口提交補繳申請,社保機構審核后生成繳費清單
第二步:繳費——通過稅務平臺(如“湘稅社?!保┮淮涡岳U清補繳金額,款項直接進入個人賬戶。
第三步:延后領取——補繳完成后,從次月起領取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待遇同步提升。
四、血的教訓:晚領一個月,多拿十幾年
以王大爺為例,若他在60歲時暫緩領取,將15年繳費從每年200元提檔至7000元:
? 個人賬戶總額:7000元×15年=10.5萬元(不計利息)
? 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假設當地188元) + 10.5萬÷139≈188+755=943元
而急于領取的他,每月僅能拿到188+(200×15÷139)≈188+21=209元。差距高達4.5倍!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農村老人晚年生活的“保命錢”,但提檔補繳的機會只有一次。子女務必提醒父母:滿60歲別急著辦手續!先咨詢補繳政策,用一個月的時間“鎖定”更高的終身待遇。畢竟,養老金每多100元,或許就能讓父母多吃幾頓肉、多買幾盒藥。
下期預告:《50歲失業了,社保已繳了20年,靈活就業怎么繳社保和醫保,性價比最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