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7日,張欽禮,這位曾在河南乃至全國聲名顯赫的人物與世長辭,臨終遺愿是回歸農民本色,安葬于故鄉蘭考張莊,與鄉親們同在。
張欽禮,以“焦裕祿的親密戰友,也是毛主席的好干部”聞名于世;而這次出名也恰恰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然而他卻硬生生坐牢13年,即使如此,他去世時還是有十萬人立碑相送。
1962年冬,焦裕祿受黨的委派來到了河南蘭考,任蘭考縣縣委書記,蘭考縣,坐落于河南省東部黃河故道之上,長期以來一直是風沙肆虐、鹽堿遍布、內澇頻發的老災區。
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這個地區連續三年遭受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一年,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焦裕祿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跑遍了全縣一百四十多個大隊。
而此時張欽禮任縣委副書記,縣委分工由張欽禮主抓蘭考的“三害”,在張欽禮的建議下,焦裕祿讓蘭考各級領導班子面貌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焦裕祿上任后,在1963年的縣委擴大會議上,張欽禮實事求是地說明了蘭考的情況,說起農民生活,張欽禮敢于講出實情,他說:
“我們解放15年了,這些地方經濟還沒有翻過身來,一年接一年,一季接一季,群眾的生活很苦,固陽公社劉樓一戶農家,全部家當不值7元5角錢,三義寨有一戶農民,幾口人只有一條褲子,誰出去誰穿,其余人只能睡在床上!”
焦裕祿非常欣賞張欽禮敢講真話的態度。
他與張欽禮攜手并進,引領干部群眾治理風沙、沙丘,疏導洪水,排解內澇,僅一年,蘭考面貌煥然一新,農業豐收,民生大幅改善。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焦裕祿逝世后,張欽禮主動挑起大梁,主持了一年工作,上任期間,張欽禮“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下鄉與農民們一起勞動,然而幾個月后,他的負責態度卻讓他鋃鐺入獄。
當時上級派來了周化民接了焦裕祿的班,成為縣委一把手,1965年8月,縣委分工讓張欽禮留縣抓全縣的生產和面上的工作,1965年12月,新華社記者來蘭考采訪,都由張欽禮一人安排。
即使自身情況十分艱難,張欽禮還是將焦裕祿的事跡進行詳細的廣播,記者們聽完后站起身,在地上來回踱步,不時用手絹擦眼淚,張欽禮此時放聲大哭起來,采訪完后記者們大幅度報道了焦裕祿的事跡,張欽禮也被譽為“焦裕祿的親密戰友,毛主席的好干部?!?/p>
從1966年2月7日以后,報紙上將張欽禮冠上“焦裕祿親密戰友”的名號,他開始南下北上到處演講,然而備受贊譽的他還是因“煽動群眾”而被逮捕入獄,之后他先后三次被關押,后被判處有期徒刑,一直在豫西某監獄服刑長達13年,但幸運的是在大家的保護下,張欽禮提前一年被釋放出來。
蘭考縣的老同志陶建國回憶張欽禮說:“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這是他一生的信念?!?/p>
張欽禮任開封地革委副主任時,地委配給他1輛69吉普車。原開封地委小車班司機趙奇把汽車開到了蘭考縣委,張欽禮不坐,下鄉照樣騎自行車。他說:“咱縣是個災區,坐上汽車和群眾隔著玻璃,咱下鄉是不累了,可群眾就不好接近我們了?!彼蛔?,其他領導也都不坐。
不僅如此,他還將省委配備給他的華沙牌轎車,賣給開封地區公路總段,賣車錢全部用來支援貧困隊打機井,建旱澇保收田。
2004年5月17日,張欽禮逝世,魂歸故里,數萬蘭考百姓夾道敬迎,沒有人去組織,十萬人民都是自發地舉著標語、打著橫幅,點著燒紙攔靈路祭、跪拜叩首,張欽禮的墓碑上寫著:“以旌張公之德,彰顯千秋大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