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里,有一支部隊曾經被比喻成守衛陜甘寧邊區的“御林軍”。這支部隊在保衛黨中央和革命根據地的安全上立下過大功,可惜在解放戰爭中,因為一個小失誤,整支部隊竟然全軍覆沒。
從紅軍到“御林軍”:這支部隊有多牛?
要說這支部隊,得先從它的根兒說起。它的番號是中原軍區第1縱隊2旅5團,但往前追溯,歷史可以拉到紅軍時期的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12師。這支部隊最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挺有名,1931年底的黃安戰役就是它打出來的硬仗。
當時第12師由陳賡將軍帶著,用的是一招“圍點打援”,硬生生把黃安城拿下來,還干掉了國民黨第69師,俘虜了師長趙冠英。這場仗打得漂亮,直接給鄂豫皖蘇區開了個好頭。
到了1937年,抗日戰爭一爆發,紅四方面軍改編成了八路軍第129師,第12師變成了385旅770團,團長是張才千。這支部隊沒直接上前線,而是跟120師359旅718團一塊兒留在了陜甘寧邊區,專門負責保衛黨中央和邊區的安全。
那時候,邊區日子不好過,國民黨軍隊時不時來騷擾,還有土匪搗亂,770團就成了“護院”的主力。除了打仗,他們還得干農活兒,開荒種地,搞大生產運動。想想那畫面,戰士們扛著鋤頭,頂著大太陽,硬是把荒地變成了糧田,硬核得很。
1944年8月,中央下了命令,要組建豫西抗日游擊隊。770團的主力在張才千的帶領下,離開陜甘寧,去了河南。他們跟警備一旅2團組成了第4支隊,在嵩山、洛陽一帶搞游擊戰,晚上偷襲日軍據點,炸鐵路,建政權,忙得不亦樂乎。1945年2月,王樹聲帶著770團進一步擴大豫西根據地,覆蓋了20多個縣,300多萬人口,算是給抗戰勝利出了大力。
抗戰一結束,1945年10月,中原軍區成立了,770團被編成了第1縱隊2旅5團,團長換成了楊洪先,政委是舒烈光。這支部隊從紅軍到八路軍,再到解放戰爭,履歷表那是相當豐富,妥妥的“御林軍”級別。
解放戰爭的硬仗:中原突圍和鄂西北的掙扎
1946年,解放戰爭的火藥味兒越來越濃。國民黨撕毀了停戰協議,調了大部隊圍攻中原解放區。中央一看這架勢,趕緊讓部隊突圍。皮定均帶著第1縱隊1旅(也就是有名的“皮旅”)假裝主力,吸引敵軍火力,給大部隊爭取時間,最后成功跑到了蘇皖地區。
而王樹聲帶著左路突圍部隊,包括第1縱隊的2旅和3旅(5團在里面),硬是突破了平漢鐵路,到了鄂西北,跟江漢軍區會合,成立了鄂西北軍區。
在鄂西北,5團還是跟著張才千干活兒,那時候他已經是軍區參謀長了。可惜好景不長,國民黨圍得越來越緊,1947年2月,鄂西北軍區撐不住了,只能撤銷。部隊被打散,5團奉命跟4團會合,準備渡過長江,去鄂豫邊找游擊支隊。
一個小失誤:休整一天釀成大禍
1947年2月,5團在楊秀坤和劉建挺的指揮下,打算往沙市走,跟4團會合后一塊兒渡江??蛇@時候部隊已經累得不行了,連著好多天急行軍,戰士們背著裝備,踩著泥濘的路,頂著冷風細雨,衣服薄得跟紙似的,糧食也快沒了。楊秀坤一看這情況,心想再這么下去人都得垮掉,干脆找了個樹林子,讓部隊停下來休整一天。
這一天休息,聽起來沒啥大事兒,可就是這決定要了命。國民黨那邊也不是吃素的,偵察兵發現了5團的動向,立馬調兵把沙市渡口給封了。張才千在江邊等了半天,沒等到5團,眼看敵軍追上來,沒辦法,只能帶著4團先渡江走了。
等5團趕到渡口一看,傻眼了——江面上空蕩蕩的,渡船早沒影兒了。楊秀坤沒辦法,只好帶著部隊改道,往東南方向的大別山走,想靠地形突圍到豫皖蘇解放區。
這一路上,5團的日子可不好過。1947年3月中旬,他們到了河南信陽白廟子地區,撞上了國軍整編第85師的一個團。兩邊在山野里打得不可開交,5團靠著地形硬扛,可還是丟了100多人,連政委舒烈光都在突圍時中彈犧牲了。打完這場仗,部隊只剩600來人,好多還是傷員,彈藥也快沒了,士氣一下子跌到谷底。
接下來,他們還想越過平漢鐵路,沿著淮河往東跑,可到了立煌縣(現在安徽六安金寨縣)又被國軍堵住了。這次敵軍的火力更猛,5團人少打不過,損失更大,只能往回撤。到了1947年4月初,部隊退到了湖北黃安縣七里坪郭家河地區。
這地方是個山谷,兩邊都是陡坡,結果偵查沒做好,沒發現地方保安團早就埋伏好了。保安團堵住谷口,火力全開,5團拼死反擊,可敵眾我寡,又丟了300多人,100多人被打散,連電臺都弄丟了,部隊建制徹底崩了。
全軍覆沒:最后的掙扎與分散
打到這份兒上,5團已經沒啥戰斗力了。楊秀坤收拾殘部,只剩二三十人,還想往東走,結果又被敵軍追上打散了。最后部隊只能各自突圍,找活路。楊秀坤一個人穿過敵占區,到了武漢,又輾轉回了晉冀魯豫邊區,后來當了第10縱隊28旅旅長。
劉建挺跟幾個戰友分散突圍,費盡周折到了蘇北解放區,繼續干革命。張才千帶著4團渡江后,跟友軍會合,1947年下半年建了江漢解放區,還干上了要職。據統計,5團最后只有幾十人歸隊,散在全國各地,番號算是徹底沒了。
5團這事兒,在解放戰爭里算是少見的團級部隊全滅案例。說白了,就因為那天休整了一下,沒能跟4團一塊兒走,錯過了渡江的時機,直接把整支部隊推上了絕路。這段歷史告訴咱們,戰爭里時機這東西太關鍵了,一個小失誤就能要命。
5團的結局讓人挺難受的,可他們的付出也不是白搭。從黃安戰役的硬仗,到陜甘寧的守衛,再到豫西根據地的開拓,這支部隊一直在為革命出力。他們的犧牲雖然慘,但也給后來的勝利鋪了路?;仡^想想,這幫戰士的堅持和血性,真挺讓人敬佩的。現在和平日子來之不易,咱們也得珍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