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上空那場短暫的交火,炮火硝煙散去,留下的卻是一地雞毛和各種各樣的說法。
尤其是在空戰結果上,巴基斯坦那邊宣傳得沸沸揚揚,說自己的戰機打出了漂亮戰績,尤其點名表揚了殲-10C。印度這邊則沉默以對,或者干脆否認損失,俄羅斯自己的蘇-30MKI據說也有損失,但聲音沒那么大。
一時之間,好像中國制造的戰機和導彈成了最大贏家,而法國的“陣風”戰機則成了“紙老虎”。
陣風能將殲-10C的翅膀給撕下來?
印度本來指望“陣風”能在空戰中大顯身手,可沒想到,戰斗剛打響沒多久,至少一架“陣風”就被擊落了,據說被干掉的還是編號BS-001的第一架“陣風”,這可是印度空軍引以為傲的寶貝,第一次實戰就栽了跟頭,消息一出,網上炸開了鍋,大家紛紛吐槽“陣風”是花架子,壓根不頂用。
可就在輿論一邊倒的時候,俄羅斯《軍事觀察》的主編羅曼·斯科莫羅霍夫站了出來,他在2025年5月18日發了一篇長文,標題挺唬人,說“陣風”被全世界低估了,絕對有實力把對手的翅膀給撕下來。
這位資深軍事專家以印巴空戰為切入點,對達索"陣風"與中巴聯合研制的"梟龍"、中國殲-10C展開多維對比,看似是理性分析,但實際上卻透露出了一絲絲酸意。
斯科莫羅霍夫在技術層面展開的對比頗具深意,陣風戰斗機掛載的"流星"導彈采用沖壓發動機技術,理論最大射程達150公里,在超視距空戰中的能量維持能力優于傳統火箭發動機。
而殲-10C配備的PL-15E導彈雖采用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但受制于出口版本限制,其有效射程可能被控制在145公里以內。
除此之外,他舉例稱北約2019年演習時,"陣風"曾用"流星"導彈擊落過F-35,暗示PL-15能命中只是"靠數量堆出來的戰績"。
關于PL-15導彈的爭議最為激烈。 俄專家質疑:"如果中國發射100枚才打中3架,這算哪門子高科技? "巴基斯坦公布的戰場錄像卻顯示,6架殲-10C共發射9枚PL-15,命中率33%。
對比之下,印度"陣風"發射的"流星"導彈全部脫靶——1枚因數據鏈中斷自毀,2枚被巴方電磁干擾誘偏。
誰的翅膀更硬,誰的眼睛更尖?
斯科莫羅霍夫堅持認為,“陣風”的電子設備、高速遠程性能、北約武器和中型機的靈活性,都是它叫板殲-10C的本錢。
達索公司也放過話,“陣風”穩盤角速度每秒28度,確實比殲-10C的22度要溜,理論上近距離斗,“陣風”占便宜。它肚子里的SPECTRA電子防御系統,在法國老家也成功躲過俄制S-400的鎖定,電子戰不是吹的。
可這次克什米爾上空,雙方隔著七十多公里就開干了,根本沒給“陣風”貼身肉搏的機會。說到超視距決勝負的關鍵家伙事兒,“陣風”好像又差點意思。
它那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據說能看160公里,可殲-10C的國產氮化鎵雷達,號稱能瞅見220公里外的目標,畢竟看得遠,才能先發制人。
“陣風”掛的“流星”空空導彈,最遠打150公里,而殲-10C的霹靂-15E,射程奔著170到180公里去,最后沖刺速度4.5馬赫,也比“流星”的4馬赫快那么一點點。
更慘的是,有些印度“陣風”居然還帶著1985年設計的老掉牙的“米卡”導彈,射程只有霹靂-15E的三分之一,這新舊搭配,不是自己坑自己嘛。
殲-10C的厲害之處,還不光是硬件指標亮眼。它的雷達導彈整合得好,能玩“A射B導”這些花活,配合KG600電子戰吊艙,短時間就能把對方雷達壓下去,爭取“發現即摧毀”,那11個外掛點,也能讓它靈活搭配火力。
不過,也有媒體說過,殲-10C畢竟是單發中型機,載彈量相對有限,翼下某些掛架設計,可能真到了近距離格斗會有點礙事,但這次,陣風顯然沒機會去驗證這一點。
屋漏偏逢連夜雨,印度引進的SPECTRA電子對抗系統,據說威脅數據庫里就沒霹靂-15導彈的詳細數據——這玩意兒算北約機密,不賣給非盟友。
這就好比給了你一身頂級護甲,卻沒告訴你怎么破人家的獨門暗器,結果實戰中,印度“陣風”的SPECTRA系統警報晚了整整12秒才響,黃花菜都涼了!
一仗打翻多少生意經
克什米爾這一仗,影響可不光在天上,印度國內,為“陣風”那88億美元的天價訂單吵翻了天,老百姓都上街了,追問總理軍購里有沒有貓膩。
印度海軍甚至冒出個瘋狂念頭,要把還沒到貨的5架“陣風”M艦載型改成無人機。
反觀殲-10C這邊,制造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展臺前,簡直是人山人海。
畢竟殲-10C裸機才4000萬美元,不到“陣風”的三分之一,對那些想買好飛機又手頭緊的國家,誘惑太大了。
印尼國防部長也琢磨著用殲-10C換掉老舊的F-16,看這架勢,法國軍售這塊大蛋糕,怕是要裂開二十年來最大的一道縫。
法國達索公司當然不能干看著,立馬派特使團去印度調查,還承諾免費升級所有“陣風”的威脅數據庫。
可新德里想得寸進尺,要求法國開放火控系統源代碼,這下可捅了馬蜂窩,當場被拒。
更讓法國人火大的是,有情報說印度想從“陣風”殘骸里摳SPECTRA系統的干擾算法,甚至有7塊相關的加密芯片在運往俄羅斯的路上,被法國特工在海關給截了!
這簡直是砸人家飯碗啊,達索公司立馬翻臉,暫停了后續的軟件升級,兩邊算是杠上了。
俄國人的算盤:不只是為“陣風”喊冤這么簡單
羅曼·斯科莫羅霍夫跳出來為“陣風”辯護,其背后可能存在著一些微妙的考量。
他可能試圖間接為在印巴沖突中表現同樣不佳的俄制蘇-30MKI挽回顏面,避免俄系裝備在國際市場上集體貶值。
另一方面,他也可能想借此機會為法國軍工說幾句好話,畢竟,國際軍火市場競爭復雜,大國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此外,強調“陣風”的“冤屈”,也能順便轉移人們對俄制戰機某些問題的關注,總之,無論是法國的“陣風”還是俄羅斯的飛機,在印度遭遇挫折,都會直接影響到巨額的經濟利益和國際聲譽。
說到底,殲-10C和“陣風”這場爭論,骨子里是東西方軍事技術、作戰理念,甚至是國家話語權的一次暗中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