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13000人的雜牌軍,怎么湊出660挺機槍?
龐炳勛的部隊,13000人,裝備卻出奇地豪華——660挺輕重機槍,8000支步槍,60門迫擊炮,還有4門山炮。
要知道,正兒八經的國軍德械師89師,兵力相差不大,輕重機槍不過396挺,步槍4000余,山炮12門,迫擊炮24門。
龐炳勛的40軍,比這還牛?這可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在那個時代,軍隊的裝備水平往往與中央支持掛鉤,正規軍拿好的,雜牌軍喝湯。40軍,一個西北軍的雜牌部隊,怎么可能比正規德械師還有錢有槍?更何況,龐炳勛本人,既不是黃埔出身,也不是蔣介石的嫡系,按理說沒理由被特殊照顧。
可事實就是,他的軍隊武器充足,甚至在抗戰時期拼到最后還不算孬種。
這支雜牌軍的裝備從哪來?
龐炳勛,40多歲才入軍隊,這個年齡在軍界算是大器晚成,但他的生存本領是一流的。
早年在馮玉祥手下混飯吃,后來又投奔吳佩孚,再后來加入北伐軍,期間幾次換邊,每次都能帶著部隊全身而退。
別人打仗是拼命,他打仗是算計,哪里能撈到好處,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的第一桶裝備,是在軍閥混戰中趁亂收來的。
馮玉祥、吳佩孚、蔣介石,這些大佬們打得火熱,龐炳勛就在旁邊撿漏。
他的部隊規模不大,但勝在靈活,見勢不妙就撤,戰局混亂時趁火打劫。
等到塵埃落定,他的部隊不僅沒被吃掉,反而越發壯大。
再后來,他在抗日戰場上拼了一把。1937年,他的40軍在北方硬扛日軍七天七夜,幾乎全軍覆沒,最后剩下300多人被張自忠救了出來。
這一戰雖然慘烈,但贏得了上級的認可,國軍高層為了安撫士氣,給他的部隊補充了大量裝備。
臺兒莊會戰時,他的軍隊又是拼得最狠的一批。
面對日軍的飛機、大炮、坦克,他死守陣地,甚至把自己的老部下朱家麟都折在了戰場上。
最后軍隊只剩下一個旅的兵力,但換來了國軍政府的嘉獎。
上級不僅給他補充了兵員,還給了他充足的武器裝備。
有人說,龐炳勛的40軍是靠撿漏和投機起家的,但在抗戰中,他確實拼過命。
直到1943年,他被日軍圍困,部隊傷亡慘重,最終選擇投降。
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污點,盡管他后來試圖洗白,暗中與國軍聯絡,但這個選擇讓他的名聲毀于一旦。
龐炳勛的故事,是那個時代軍閥的縮影。
他精于算計,擅長生存,從軍閥混戰中撈到裝備,從抗戰戰場上換來補給,最終組建了一支裝備精良的雜牌軍。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在那個殘酷的時代,活下來已經是一種能力,而他不僅活了下來,還能帶著部隊在戰場上拼殺。
有人說,龐炳勛是個精明的軍人,也有人說他是個擅長投機的政客。
歷史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不同的角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