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1日晚,多哈世乒賽女單1/16決賽上演了一場令人窒息的較量,中國選手王曼昱與42歲的德國華裔老將韓瑩鏖戰五局,最終以12-10、12-10、9-11、11-4、13-11險勝晉級,這場耗時66分鐘的“馬拉松式”對決,不僅考驗了兩位選手的技戰術水平,更是一場心理與體能的極限拉鋸戰,當決勝局比分定格在13-11時,場邊全程緊繃的中國女乒教練馬琳如釋重負,仰天大喊一聲:“我的媽呀!”這一幕瞬間成為賽場的經典畫面
比賽伊始,韓瑩標志性的削球戰術便給王曼昱制造了巨大麻煩,首局中,韓瑩憑借密不透風的防守和精準的落點控制一度以7-5領先,但王曼昱憑借多拍相持中的耐心調整,在關鍵分上頂住壓力,以12-10艱難拿下首局,第二局延續了相似的劇本,雙方戰至10平后,王曼昱再次憑借強攻連得兩分,將局分擴大至2-0,然而,第三局韓瑩的戰術變化讓比賽再生懸念,她罕見地加強主動進攻,利用王曼昱的短暫松懈以11-9扳回一局
第四局中,王曼昱抓住韓瑩體能下滑的弱點,以11-4迅速拉開差距,但決勝局卻再度陷入膠著:王曼昱一度以7-3領先,卻被韓瑩的頑強搏殺追至10平,最后一球,王曼昱以一記正手斜線強攻終結比賽,全場觀眾為之沸騰,賽后,王曼昱的球衣已被汗水浸透,球迷留言聲稱:每一分都像在爬山,韓瑩姐的堅持讓王曼昱必須拼到極限!
42歲的韓瑩,是國際乒壇罕見的削球打法代表人物,更是“堅韌”二字的代名詞,這位出生于遼寧鞍山的前中國國手,因早年國內競爭激烈,于2010年加入德國籍,并迅速成為歐洲乒壇的領軍人物,她的職業生涯高光時刻包括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團銀牌,以及多次歐洲杯女單冠軍,然而,真正讓世界動容的,是她與傷病的抗爭史
2024年1月,韓瑩在多哈球星挑戰賽中右腳跟腱斷裂,同年7月,復出僅兩個月的她又在曼谷賽中遭遇左腳跟腱撕裂,兩次重傷讓她遺憾錯過巴黎奧運會,甚至被醫學專家判定“可能終結職業生涯”,然而,這位老將并未屈服,經過8個月的艱苦康復,她在2025年2月的歐洲杯上以41歲高齡第三次奪冠,世界排名從低谷回升至第57位,“我的目標不是獎牌,而是證明年齡和傷病無法定義運動員的極限。”她在賽后采訪時如是說
韓瑩的削球打法被譽為“移動的藝術”,在這場比賽中,她通過旋轉變化和落點調度,多次迫使王曼昱陷入被動,盡管體能不及巔峰,但她對比賽節奏的掌控仍彰顯了老將的智慧,王曼昱的勝利,則體現了新生代球員在應對特殊打法時的應變能力,通過多拍相持消耗對手,并在關鍵分上敢于搏殺;這場對決也折射出乒乓球運動的深層魅力,削球手的稀缺性讓韓瑩成為“活化石”般的存在,她的堅持不僅延續了傳統打法的生命力,更激勵著年輕選手珍惜賽場,正如王曼昱賽后所言:“韓瑩姐經歷了兩次手術,能夠重新回到賽場,值得尊敬!”
當決勝局比分定格時,馬琳的驚呼不僅是對勝利的宣泄,更是對這場經典之戰的致敬,作為教練,他深知韓瑩的威脅,這位老將曾擊敗國乒主力陳幸同,被列為巴黎奧運會“第一集團”對手,而王曼昱的險勝,既是中國女乒梯隊實力的體現,也暴露出應對特殊打法時的心理波動,馬琳的緊張與釋然,恰是乒乓球競技殘酷性與戲劇性的縮影;韓瑩的價值早已超越獎牌本身,她的職業生涯是一部“逆襲史詩”:從中國省隊邊緣人到歐洲乒壇旗幟,從兩次跟腱斷裂到重返領獎臺,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商業化與快餐文化盛行的體壇顯得尤為珍貴
如今,韓瑩的每一次揮拍都在書寫傳奇,她的故事告訴我們:體育競技的終極對手從來不是他人,而是自我突破的勇氣,正如她在歐洲杯奪冠后所說:金牌只是瞬間,但堅持才是永恒!這份超越勝負的格局,讓這位老將成為乒乓球運動的精神之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