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最近連線豆豆,知道了“入戶兒童陪伴師”這樣一個業務,然后搜了相關資料,大家今天開始在群里探討:
“教培模式、自習室賽道是不是也可以入戶?”
結果就有一些群友突然跳出來說,我們已經這樣做了。
還有自習室場景的上門伴學,通過入戶陪伴轉線上伴學,可以做大規模。
今天新學一個詞:“伴學到家”。
有群友說他們也在嘗試,先做護城河,不能著急擴張。
果然新賽道要猥瑣發育。
連我老鄉的專注力培訓,也在做上門。
杰哥、玉飛等一眾群友也對這個模式看好。
估計也是因為大家都有需求吧,教培人自己也是父母。
比如那天武總說他女兒從一年級陪伴到五年級了,每年花費不菲,深圳的陪伴可以做到400-800一個小時。
另一位群友說去年寒假請研究生陪孩子用“學而思學習機”學奧數效果不錯。
在學習機、學練機泛濫的當下,誰能陪伴孩子完成學習計劃,用好這些AI產品,可能真的是一個好方向。
本科大學生結合學習機,應對初中知識絕對沒問題,而且,根據豆豆的反饋,針對3-12歲的小學生群體,普通大專生,學前專業的足夠用了,幾十塊的課時費,機構還可以留一半。
更可觀的是家庭除了陪伴還會有其他需求,可以購買幾千、幾萬的定制服務。
所以,如果這個模型足夠成熟,上門落地陪伴的可能就是辛苦錢,而實際經營的操盤者可能會獲得不錯的收益。
隨手一搜,現在做入戶陪練的真不少。
比如西安這家體培機構,已經入駐各種平臺開啟社區拼課、上門私教的團購,我也常常刷到鄭州一些體陪教練發布上門私教的視頻。
當我們還在納悶“為什么招生如此之難”的時候,同行已經搶先一步入戶了。
學生從家里被截流!
教培的競爭會這樣嗎?
這是我今天發出的一個疑惑。
尤其看到今天視覺志的一篇文,“有人做上門洗澡,月入5萬”。
一年前央視網曾經發文關注過這個賽道:
“兒童成長陪伴師,它以新奇、小眾、高薪等話題被廣泛討論,主打一個“陪伴”——陪孩子學習、運動、玩耍,在陪伴中觀察孩子的習慣并引導調整。
但目前人社部尚未對這個職業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分類。”
雖然官方仍然沒有認證,但是不妨礙需求推動著市場往前走,一年時間,已經有一些公司逐漸跑出盈利模型。
但是教培向來做的是到店的生意,讓我們上門不都成家教了?
這玩意兒能成嗎?
很難說,你覺得入戶陪伴會對教培帶來什么沖擊嗎?
給大家三個選項:
A:入戶陪伴未來可能成為主流
B:到店服務才是人間正義
C:不清楚,打醬油的
可以在評論區討論。
我在去深圳的高鐵上,整理敲下以上文字。感謝閱讀點贊!
另外,昨天豆豆他們13期師訓反饋很好,有一些落地干貨的課件,如果大家有需求,我可以分享其中兩個:陪伴規劃和IP流量,對于我們教培人會有很多啟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