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一名七旬老人在甘井子區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和同伴一起登山,他攀登999級臺階以后,感到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無法自主下山。大連萬眾應急救援隊接到求助信息,8名隊員攀登到400級臺階處,從消防隊員、醫護人員、村委會工作人員手中接上老人,隨后交替抬著擔架轉運老人下山。最終,老人被送醫得到妥善救治。
老人攀登999級臺階后呼吸困難
5月19日,一名男性老人和3名同伴在甘井子區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登山游玩。這座公園以其標志性的999級登山步道聞名遐邇,這條陡峭的臺階路直通山頂,登頂后可360度飽覽壯麗的山林全景。
當日下午1點左右,大連萬眾應急救援隊接到求助信息,一名老人登山后感到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無法下山。“我們分成兩批前往,第一批有3名隊員輕裝疾行前去查看情況,第二批由我帶領了4名隊員緊隨其后。”大連萬眾應急救援隊隊員孫建表示,接到求助信息后,他第一時間準備擔架等救援裝備。
當孫建等人抵達時,發現消防員、醫護人員和村委會工作組已展開前期救援,已將老人運送至400級臺階處,完成首段下山路程的運送。孫建看到,老人躺在擔架上,全程使用呼吸袋供氧。此時,孫建與7名隊員接替了前期救援團隊,繼續轉運老人下山。
克服陡峭山路用擔架抬老人下山
“老人70多歲,體型高大健壯,需要6人抬運。”孫建說,據和老人一同登山的同行人員回憶,老人突感不適,可能是攀登時持續上行節奏較快,未及時休息導致的。
“有時第一排的兩名隊員要將雙臂舉至頭頂,有時最后一排兩名隊員需要彎腰屈腿。”孫建說,下山過程中,抬擔架的6人需要不停調整姿勢,這種分工協作能最大限度保持擔架平穩,避免傷員二次受傷。并且在陡峭的山路抬擔架下山是一項極其考驗團隊協作和專業技術的救援任務。此外,消防員、醫護人員和村委會工作人員也一直從旁協助實時監測傷員狀態,確保救援通道暢通。
就這樣救援隊8名隊員謹慎地邁著每一步,擼起袖子交替上崗,等到下山時身上衣服已被汗水浸濕。下午3點半,在四方合力下,老人被平安運送至山腳下,并安全轉運至120救護車上。
孫建提醒,市民們在進行戶外登山運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60歲以上登山者建議配備血氧監測設備,隨時關注心率及血氧狀態;單次連續攀登勿超過30分鐘;建議結伴出行,遇險時及時撥打救援電話并保持原位等待。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劉宣州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