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癡呆人數全球第一,這一現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而最近有研究稱喝茶會增加癡呆風險,這到底是真是假呢?
1.喝茶與癡呆風險
老年癡呆學名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記憶和認知會逐漸喪失的退行性神經疾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早期也很難發現。據流行病學統計,全球確診病例數有3500萬,而我國的確診病例數就超過了500萬,預計到2040年這一數量將達2250萬。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日飲茶量超過13杯以上,比起不喝茶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會增加67.4%。
而適量飲茶反而可以降低相關風險。研究員分析,過量飲茶會導致大腦灰質和右側海馬體積減少,而這個結構的變化,可能就是催化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比如,有一位老人每天喝很多茶,后來被診斷出患有老年癡呆。
2.易患癡呆的人群
由于阿爾茲海默病無藥可治,所以專家呼吁越早發現,越有利于病情控制。目前最可靠的檢測方式很難實現,早檢率較低。美國國家衰老研究所聯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開展的一項研究給出了新方向。 研究發現,有3類人更容易患上癡呆:
–高血糖人群:糖尿病患者出現癡呆癥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因為他們大腦的糖代謝非常少,極大地阻礙了β淀粉樣蛋白的清除,進一步增加癡呆的風險。
–高血壓人群:長期的高血壓會影響血管健康,隨著血液循環受阻,大腦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局部缺血缺氧的情況下也會影響部分神經功能正常運轉,增加認知障礙風險。
–APOE4高血脂人群:APOE4血脂異常的人群,近一半可能在76歲左右患上癡呆癥,因為這種人群無法正常的清除大腦內β淀粉樣蛋白,從而增加了老年癡呆風險。 比如,有一位高血糖患者,后來患上了老年癡呆。
3.預防癡呆的方法
除了年齡因素外,癡呆癥的出現往往和人們的不良習慣息息相關。專家提醒,預防癡呆癥,要改掉以下壞習慣:
–錯誤飲食:不吃早餐會影響大腦營養供應,加速大腦功能退化;早餐攝入不健康,鋁含量攝入過多,比如經常吃油炸淀粉類食物、餅干和薯片等,也會影響大腦功能;長期吃素的人因為營養不良也會導致部分維生素缺乏,影響神經細胞;日常比較重口味的人,攝入的脂肪、鈉等元素過多,也會引起血脂、血壓異常,進而刺激大腦功能衰退,增加癡呆風險。
–吸煙喝酒:吸煙的有毒物質會損耗大腦功能,增加人體炎癥反應和血管收縮頻率,影響大腦血氧供應,增加腦卒中風險,也會影響認知等功能;酒精可以直接損害人體神經細胞,刺激大腦皮層,使得中樞神經長期處于興奮狀態,并引起大腦體積減少,影響認知、思維能力。
–久坐超10小時:《美國醫學會雜志》發布的研究證實,老人久坐時間越長,出現癡呆風險越高,其中坐著超過10小時的癡呆癥風險最高可至221%。
–熬夜晚睡:人體熟睡過程中,大腦會進入清毒程序,幫助大腦毒素代謝,但長期熬夜會影響這一過程,導致毒素不斷堆積,加速大腦老化。 比如,有一個家庭改變了飲食習慣,戒煙戒酒,增加運動,家庭成員患老年癡呆的風險降低了。
總之,我們要正確看待喝茶與老年癡呆的關系,同時注意改掉不良習慣,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