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雙峰縣蔡和森大道,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沿路小區商鋪林立,一派繁華。行走在這條大道上,新時代人民安居樂業的圖景躍然眼前。
百余年前,少年蔡和森肩負著救國救民的使命,從這里踏上求學征程,四處探尋真理;如今,這條以蔡和森同志的名字命名的“和森紅”志愿者們活躍其間,他們用熾熱的心、真摯的情,為人民服務,為城市添彩,成為蔡和森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注腳。
▲蔡和森
站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我們懷念蔡和森同志,他短暫的一生猶如一幅永遠讀不完的名畫,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是他誕辰130周年,也是他離開我們的第94年。94載春秋更迭,人們對他的紀念從未止息,也永遠不會止息。他的精神,如同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穿越時空,照亮了雙峰青年前行的道路。
02
湄水河畔,歲月悠悠。曾經的雙峰書院就坐落在湄水河畔,面向青山,淡觀流水。這里是蔡和森求學的起點,是他夢想啟航的地方。在這里學習幾年后,蔡和森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那里,他結識了摯友毛澤東。在長沙一師的歲月里,蔡和森與毛澤東等人意氣風發,在青春的舞臺上綻放光芒,成立了新民學會,被譽為“建黨先聲”。青年時代的他,思想深刻,實踐卓越,與毛澤東一起被老師楊昌濟先生贊為“海內人才,前程遠大,救國必先重二子”。
▲蔡和森同志紀念館
蔡和森紀念館內,陳列著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的遺物——
那工整的字跡,仿佛是他對真理不懈追求的見證;那浸透心血的手稿,是他為革命事業傾盡全力的吶喊。
展廳中,他廢寢忘食地閱讀馬列著作,靈魂在接受真理的錘煉;昏暗的燈光下,他認真書寫著寄給摯友毛澤東的信件,旗幟鮮明地提出“明目張膽地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空氣中仿佛還能聽到他在校對、編寫《向導》周報時的咳嗽聲,繁重的工作并沒有壓垮他的意志。
展廳的走廊雖短,卻承載著蔡和森不凡的一生。
▲蔡和森同志紀念館館內展廳
“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做刀?!辈毯蜕瓚{借著一腔熱血,以筆為刀,留下了中國共產黨黨史上一篇篇不朽的名篇,為沉悶的黑夜擷取黎明的微光,在荊棘叢生中開拓出一條閃爍希望的前路。
走到展廳盡頭,復刻的蔡和森被捕后遭受拷打審訊的場景,夕陽恰好映入,給肅穆的展廳增添了幾分英雄落幕的悲壯氛圍。
“下午一點前我一定回來,要是我沒有回來,那就是被捕了?!边@是蔡和森在廣州組織地下工人運動前,微笑著對妻子說的最后的話。
他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最終在敵人的屠刀下壯烈犧牲。
蔡和森犧牲后,毛澤東同志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雙峰青年一直從蔡和森的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傳承他的革命精神為人民服務。他們積極參與到“和森紅”志愿服務隊中,深入社區、鄉村,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在志愿服務中,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蔡和森精神,用青春的活力為社會注入溫暖與希望。
青年們在共青團雙峰縣委的號召下以及蔡和森精神的激勵下,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展現青春風采。
在旅發大會、湘博會、湖南省油菜花節雙峰會場等重大活動中,隨處可見“和森紅”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僅2024年一年,志愿者們累計被動員超10000人次,累計服務600余次,時長達1500余個小時,助力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城市居民文明素養。
在寒暑假期間,返鄉大學生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實習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深入村、社區等基層單元,參與數字反詐知識普及、校外閱讀推廣活動等工作,累計服務時長達3000余小時。
此外,共青團雙峰縣委還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關愛老人、陽光助殘、情暖童心等各項便民服務活動10余次,累計服務時長達1000余個小時。新時代的和森傳人們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03
井字鎮東南隅的“光甲堂”,是蔡和森童年成長的地方。這里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見證了他的成長歷程。
▲蔡和森、蔡暢故居
故居內的陳列物品,仿佛讓時光倒流,呈現出蔡和森母親葛健豪勤勞的身影,以及少年蔡和森潛心苦讀的畫面。
雙峰這片土地,孕育了無數像蔡和森這樣懷揣理想、心懷信仰的英雄兒女。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啟程,踏上為國家和民族奮斗的征程。蔡和森的精神,如同一顆火種,在雙峰這片土地上展現出賡續相傳的燎原之勢。
▲蔡和森、蔡暢故居陳列的部分物品
▲蔡和森、蔡暢故居陳列的部分物品
一代代雙峰青年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他們以蔡和森為榜樣,將革命先烈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在科技創新的前沿,他們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用青春的智慧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們不畏艱難、辛勤耕耘,用青春的擔當助力家鄉建設。他們以蔡和森精神為指引,不斷前行,讓雙峰的明天更加美好。
兩萬余名“紅領巾講解員”活躍在雙峰大地,他們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在檔案館黨史專家的指導下依托和森革命家風文化資源打造了多個“沉浸式”現場教學課堂,生動展現了蔡和森光輝的人生。濃厚的書香氛圍氤氳在公園、在河邊、在田野、在每一處角落......青年們在革命歷史的講解過程中樹牢政治理想,賡續紅色基因,蔡和森精神浸潤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蔡和森研究的重擔已經傳承到青年一代,一個個青春活力的身影接過了先行者們的接力棒,為宣傳蔡和森革命精神與優良家風而不斷奮斗。
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歸雙創業的青年團隊脫穎而出,成為推動家鄉發展的中堅力量。該團隊與省會大學的專家團隊緊密合作,積極推廣科學種糧模式和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多年來,他們成功推動了當地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使合作社的年服務面積達到了三萬多畝。此外,團隊還積極吸納了80名脫貧監測戶,通過設立幫扶車間和提供就業機會等多種方式,切實幫助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生動展現了蔡和森進取和開拓精神在當代雙峰青年身上的傳承與發揚。
在雙峰這片紅色熱土上,團縣委領導下的各青年組織用愛心和耐心詮釋著蔡和森精神的博愛內涵。廣泛開展的“守護花蕾·呵護成長”“青峰行動·守護少年的你”等特色活動,全力解決了少年求學、青年發展的關鍵所需,拉開了一系列守護青少年成長舉措的序幕,為孩子們送去了愛與知識,悉心照料著每一棵小樹。為了守護留守兒童清澈的眼眸,自護教育講師團的青年老師們開展了自護教育實踐活動,讓自護知識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縣青聯委員們更是心系困境青少年,為他們送去溫暖與希望,每一份微心愿禮包都承載著潤物無聲的關切。
“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辈毯蜕倦m已離我們而去,但他“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猶如一盞永遠不會熄滅的澄澈明燈,照亮了雙峰青年的心靈世界。
【作者:朱煒澤 系共青團湖南省雙峰縣委、雙峰縣青聯委員】
統籌:李秀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