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寶子碑》整體上,看起來是比較流暢的,自然的,即使一開始,簽名的兩個字,字字斷開,但是,筆意卻能夠做到始終相連的,諸如第一個字的書寫,也表現(xiàn)出獨立的個性,中間的兩個橫筆,寫成了兩個點的形式,十分含蓄,內斂,給人一種不張揚之感,而且這兩個點,寫的渾圓飽滿,尤其是在位置上,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緊靠下面,這樣的位置處理,是否穩(wěn)妥呢?有什么出處嗎?還是一種隨意而為?
在清朝咸豐年間,一位對書法頗有研究的云南曲靖知府,在廚房中意外發(fā)現(xiàn)買來的豆腐上竟然有文字的痕跡。這一發(fā)現(xiàn)立刻引起了他的好奇和興趣,憑借其書法知識,他迅速判斷出這些字跡不是當代的作品,而是可能來自于更古老的唐代之前。
經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知府終于揭開了這一謎團:原來豆腐坊用來壓豆腐的石板,實際上是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上面刻有大量的文字。這塊石碑經過學者的考證,被確認為晉代爨姓大族某位將軍的紀功碑,其書法字體處于隸書與楷書的過渡時期,是一種特殊且獨特的字體。
《爨寶子碑》的書法風格,以其結體的奇異性,構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用筆獨特:不拘泥于傳統(tǒng),筆畫的起始和結束處呈現(xiàn)出不規(guī)則的形態(tài),橫畫的方起圓收、撇畫的放縱上翹、捺畫的奔放恣肆,以及點畫、折畫的三角形或方形,都展現(xiàn)了其與眾不同的筆法。
結體新奇:字形多變,長方、正方、扁方交錯使用,字的大小因形而異,不追求均衡和諧,而是任其自然發(fā)展,顯示出一種率性而為的美感。
章法布局:排列有序,字距、行距疏密有致,整體章法在規(guī)整中帶有變化,展現(xiàn)出一種韻律美,同時在對稱中展現(xiàn)出不對稱的美感,打破了傳統(tǒng)的束縛,體現(xiàn)了大膽求變求新的藝術追求。
《爨寶子碑》的成因和藝術價值,在于它不僅見證了魏晉時期漢字演變的重要階段,也反映了當時云南地區(qū)與中原地區(qū)在書法風格上的差異和滯后。盡管它并非楷書的典范,但其獨特的書法風格和視覺效果,卻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據(jù)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爨寶子碑》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在于它是古滇地區(qū)隸書變革的見證,也是云南楷書源頭的線索,更在于它那獨特的藝術美感和審美意義,為研究中國書法的演變和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物證。盡管它的形式與王羲之等同代書法家的作品截然不同,但《爨寶子碑》所展現(xiàn)的質樸、古拙之風,卻同樣具有1600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
有著非常明顯的牽絲引帶,前后聯(lián)系,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第三個字的收筆,很好地引帶出第四個字的起筆,形成了一種呼應之勢,十分突出,不知道,你看到這樣的處理,會有怎樣的感想呢?三點水寫的比較散淡,有一種隨意而為的感覺,而右邊的部分,不僅寫的比較高大一些,最為主要的是右邊下半部分,還有向右傾斜的姿態(tài),這個字的處理,雖然也體現(xiàn)出彼此揖讓,相互顧盼的關系,但是,總是感覺有點不合適,還真說不上來,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呢?可以分享你的看法和意見,一同交流,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