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一個人的劇場”上門表演,志愿者正在唱花鼓戲。鄧依喬攝
人民網長沙5月22日電 “吳奶奶,我們來看您啦!今天給您唱段花鼓戲!”近日,瀏陽市關口街道長興社區的志愿者敲開了獨居老人吳貴蓮的家門。
一面鼓、一把二胡、幾位身穿馬甲的志愿者,一場專屬于老人的“一個人的劇場”就此開演。88歲的吳貴蓮笑得合不攏嘴:“平時家里冷清,你們一來,我就開心!”
這樣的溫情場景,在長興社區已成常態。
近年來,社區以雷鋒精神為引領,將志愿隊伍與學雷鋒活動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現已組建 “長青藤”志愿聯盟、“暖陽在線”理論政策宣講,以及“陌光寶貝”等多志愿服務團隊,志愿者人數達 2000 余名,年均開展活動 200 余場。
今年,長沙開展新時代“雷鋒傳人 長沙榜樣”推選活動,推選產生了15個長沙市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15名長沙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個人。其中,瀏陽市關口街道長興社區被評為長沙市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
在常住人口超3萬的長興社區,60歲以上老人占比逾20%,“空巢”“獨居”成為不少家庭的關鍵詞。
如何讓老年群體既“老有所養”更“老有所樂”?
社區黨總支書記劉英帶著團隊敲開了500余戶家門。“很多老人腿腳不便,但眼神里透著對熱鬧的渴望。”調研結果催生了“一個人的劇場”——由142名鄰長擔任“文化信使”,收集老人喜好,再由“長青藤”志愿服務聯盟量身定制“送戲上門”服務。
“每次演出前,我們都要反復排練,就像對待正式舞臺一樣認真。”社區文藝宣傳大隊隊長吉立新笑著說。兩年間,這支“流動劇團”累計演出200余場,將歡聲笑語送進180余戶特殊老人家中。
如果說“一個人的劇場”是社區溫情的具象表達,那么平凡崗位上的道德閃光則為這幅畫卷增添了厚重底色。
今年3月,圣大云天小區保潔員謝偉紅在地庫清掃時,意外發現裝有18.3萬元現金的手提袋。面對巨款,謝偉紅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報警尋失主。
“錢不是自己的,拿了心不安!”時隔數月,謝偉紅樸實的回答仍令人心頭一暖。當失主捧回分文未少的錢款時,連聲贊嘆:“我們長興社區好人多!”社區將此事跡納入“好人禮遇”機制,在“雷鋒超市”設置“道德積分榜”,居民參與志愿服務可兌換生活用品、教育課程。如今,謝偉紅的故事被印成繪本陳列在社區書吧,成為了孩子們道德教育的“活教材”。
“基層治理不是冷冰冰的條款,而是有溫度的交心。”劉英指著社區廣場的“幸福笑臉墻”說道。墻上3000余張照片里,有老人看戲時的開懷大笑,有孩童在書吧的專注側臉,還有志愿者雪中送溫暖的剪影。
如今,這個曾以“陌生人社會”為主的社區,志愿者占比超常住人口15%,年均開展文化活動200余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湖南省書香社區”等榮譽接踵而至。正如居民李慧在“鄰里日記”中寫的:“這里沒有驚天動地,但每個角落都流淌著溫暖的日常。”(鄧依喬)
志愿者陪吳貴蓮老人聊天。鄧依喬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