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我的好朋友:杠桿游戲!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683篇原創
圖片來源|AI自動生成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也發布2025年1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數據顯示,1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458.3萬億元,同比增長6.7%。
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但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均較上季度末有所上升。
1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574億元;不良貸款率1.51%,較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
在監管趨嚴大背景下,不良貸款率變動如同晴雨表,照見行業冷暖。尤其上市銀行,體量相對較大,更起到風向標作用。
從1季度財報里蜜妹統計發現,相比2024年末,2025年1季度42家A股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主旋律是下滑,可見大家都明白越是在變局時刻,風險控制的重要性越高。
但也有上漲的。如下圖,一共有6家,其中不乏部分國有大行以及股份制商業銀行。
漲幅最大的是廈門銀行。2025年1季度,廈門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2024年的0.74%躍升至0.86%,變幅達0.12%。
廈門銀行地處經濟活躍的廈門,理應擁有良好的經濟環境作為支撐。然而,不良貸款率的上升或許是其信貸業務快速擴張過程中風控未能及時跟上的結果。
此外,2024年兩岸經貿摩擦升級,部分臺企撤離也可能導致貸款壞賬。
1季度廈門銀行業績表現其實也不好,營收僅12.14億元,且同比大幅下降18.42%;歸母凈利潤6.45億元,同比下降14.21%。
不良貸款率漲幅第二位貴陽銀行,也是一家區域性城商行,由2024年的1.58%上升至 2025年1季度的1.66%,變幅0.08%。
作為西部地區的重要銀行,貴陽銀行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區域經濟結構相對單一帶來的風險。
當地一些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可能遇到了瓶頸,如部分制造業企業受市場需求疲軟和技術更新換代滯后的影響,經營陷入困境,進而影響了其在貴陽銀行的貸款償還能力。
和廈門銀行一樣,貴陽銀行1季度也是營、利雙降,其中營收同比降16.92%,歸母凈利潤同比降6.82%。
除了廈門銀行和貴陽銀行,1季度不良貸款率上漲的其他4家銀行變幅都是0.01%,分別為華夏銀行、長沙銀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除了長沙銀行體量較小,其他都是大體量。
0.01個百分點的漲幅看似微不足道,但對這些大體量銀行而言,卻是資產質量企穩信號的缺失。在其他同行或降或穩時,這種“逆勢微漲”反映出其風險排查仍需加強。
其中華夏銀行1季報堪稱慘烈,不僅不良貸款率增長了,且營、利雙降,降幅都位居42家A股上市銀行前列。
興業銀行也是1季度營、利雙降,疊加不良貸款率上升,或暗示其在某些創新業務領域風險開始顯現。
興業銀行近年通過同業投資、理財代銷等表外業務擴張規模,但底層資產中城投債、地產非標占比過高。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表外風險回表壓力增加,若流動性管理失當,0.01%的微小波動或演變為系統性危機。
此外,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業務拓展過程中,雖然前景廣闊,但也可能在對部分綠色項目的評估和監測上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導致潛在不良貸款的產生。
最后,六大國有行里,郵儲銀行成為唯一一家1季度不良貸款率上升的銀行,同樣也是營、利雙降。
作為網點最多、下沉最深的國有大行,郵儲銀行涉農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占比較高。在經濟下行周期,農戶、個體工商戶抗風險能力弱,逾期率可能攀升。
另外,郵儲銀行依賴“人海戰術”的風控模式效率低下,數字化轉型滯后,未來或成拖累。
作為衡量銀行資產質量的關鍵指標。不良率不僅是數字游戲,更是銀行經營哲學的試金石。
那些依賴政策兜底、沉迷“數字美容”的銀行,終將被市場審判;唯有敬畏風險、深耕實體的玩家,方能穿越周期,笑到最后。
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本 文未注明圖片均來自于企業或監管部門公告,特此說明和感謝!
本文為閨蜜財經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蜜友們,歡迎加入讀者群,分享資訊,暢聊投資!
請加微信alioyer(備注:閨蜜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