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取材于權威資料,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軍隊建設,有一個繞不開的重要影響因素,即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一戰雖然是“殺雞用牛刀”,但作戰命令下達后,各參戰部隊迅速抵達一線開戰,并取得了勝利。
然而,這一戰也暴露出了軍隊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對我軍的戰斗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后,軍事方面系統地總結遲遲沒有完成。這也從側面暴露出了作戰中的問題。
戰場是軍隊戰斗力的試煉場,而這一戰暴露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軍隊的改革。
當年,在準備打仗時,部隊有不少問題:一個團甚至有四五個副團長,七八個副參謀長。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基層,大軍區的領導層也有十幾到二十多人。官兵比例達到了驚人的1:2.6。
打仗過程中則出現了建制打亂的情況。在后撤過程中,更是組織混亂。為此,總參還專門發布了通報,后續部隊在撤退時采取了火力交替掩護的措施,情況這才有所好轉。
此外,軍隊機關和部門也存在重疊的情況,還有分工過細等情況,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部隊工作效率,挫傷了廣大干部戰士的積極性。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軍隊發展也迎來了新的變化和更高的要求。
在這一背景下,鄧小平提出了改革要求,分階段逐步完成“消腫”任務,改革的重點之一是要減少干部。這要從何處入手呢?
首先就是要總部領導帶頭。根據改革方案,各兵種司令部被改為總參的業務部,各兵種的司令員和政委都是老革命、老首長,在軍中有地位,有影響力。毫無疑問,這個工作很難。
但是,鄧小平的決心更堅定,而負責執行的幾名首長的能力也很強。軍委處理得當,保留了所有退下來的老同志們的待遇,而老首長們黨性強,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
有總部帶頭,下面的工作在開展時雖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無形中也順利了不少。到1984年,解放軍數量減少到了400萬。
然而,這一年11月,中央軍委座談會上,鄧小平透露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戰略決心:“再裁減員額100萬”。這是他基于國際局勢而作出的全新判斷。
進入八十年代后,我國所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而這些變化對解放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適應新的國防需要提出了全新要求。
根據這一判斷,鄧小平做出了對國家、對人民、對軍隊高度負責的慎重抉擇,他充滿信心地表示:“好處多得很。”
1985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鄧小平正式對外宣布“解放軍將幾次整編的基礎上,再裁減員額100萬。”這意味著中國軍隊建設開始了戰略性轉變。
解放軍主動裁軍100萬的驚人決策,很快便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廣泛熱議,震驚全球。當時,國際裁軍已經爭吵多年,卻遲遲沒有任何效果。兩個超級大國表面裁軍,暗地里卻在擴充軍備。中國政府在這時裁軍,自然像平地起驚雷。
這次“消腫”,可以說是“精官”,眾所周知,這一定是個得罪人的事情,鄧小平也十分清楚,但他卻主動承擔起了這個重任。
除了裁軍100萬之外,同時還要進行體制改革,涉及范圍很廣,總部機關精簡、大軍區調整等,這次調整可以說影響了全軍每一個人的命運。
當時的11個大軍區成為了本次裁撤、整合的重點。根據我國周邊形勢發展變化和保證足夠防御縱深的要求,福州軍區被并入南京軍區,武漢軍區也被裁撤,其轄區分別歸屬于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
烏魯木齊軍區也被并入了蘭州軍區。最引起激烈爭論的是昆明軍區和成都軍區的去留,最終以昆明軍區并入成都軍區結束。
大軍區調整過程中,人員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動。不少軍區的司令員、政委在配合完成調整后,堅決服從中央軍委命令,主動退居二線。
一大批老同志主動“讓位”,展現出了極高的覺悟,為全軍領導干部樹立了絕佳的榜樣,為我軍新老交替過渡和各級領導班子實現按年齡梯次配備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時,武漢軍區的司令員是周世忠,政委是嚴政。這兩位首長都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為我國民族解放和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周世忠出生于湖北紅安,這里是紅色革命的搖籃。由于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周世忠從小便受盡苦楚。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周世忠在三叔周春山的影響下,接觸到了紅色革命思想。1930年,年僅12歲的周世忠加入了紅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紅小鬼”。
雖然年紀小,但周世忠膽子很大,做事果斷。他曾在紅25軍與國民黨軍的一次交戰中,搶過司號員手中的號角,并根據命令吹響號角。聽到沖鋒號的紅軍戰士們發起了猛烈地攻擊,并取得了勝利。
在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的歷次戰斗中,紅軍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困難,軍中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產生了動搖,小小年紀的周世忠卻絲毫不受影響,黨性很強。
1975 年,周世忠調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后接替張才千擔任司令員。1985年,在裁撤武漢軍區的過程中,他堅決服從中央軍委決定,積極開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他的任務。
嚴政是四川達縣人,與周世忠同歲。他15歲時參加了紅軍,此后在歷次戰爭中都能夠看到他的身影。
土地革命時期,嚴政在反“圍剿”戰爭和長征中,一直緊緊跟隨黨組織,他的政治思想也在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得到了提升。
新中國成立后,嚴政還被派往朝鮮戰場抗美援朝,立下了赫赫戰功。1977年,嚴政調任武漢軍區政委,此后8年,嚴政一直在武漢軍區開展工作,直到1985年武漢軍區被裁撤。
周世忠和嚴政在這次軍隊改革中雙雙退居二線,但在離開前,兩人卻十分默契地向中央提出了一個請求:建議重用副司令張萬年同志。
張萬年16歲參軍,在抗日戰爭中經歷數十次大大小小的戰爭。解放戰爭爆發后,他更是在著名的塔山阻擊戰中立下大功,并被授予了“戰斗英雄”的稱號。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朱德等中共領導人在北平西苑機場檢閱駐北平部隊時,張萬年就是受閱部隊中的一員。
新中國成立后,張萬年又先后參加了抗美援越戰爭和對越自衛反擊戰,和平年代,相比于其他人,張萬年似乎與戰場有了更多接觸。而每一次戰爭也極大促進了他的成長。
1979年,鄧小平從《解放軍報》刊登的一篇對張萬年的長篇訪談中,記住了他的名字。1982年,張萬年成為了中央選拔培養的中青年后備干部之一,并奉命出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雖然1985年武漢軍區被裁撤掉了,但作為黨中央培養的中青年后備干部,加之武漢軍區司令員周世忠的極力推薦,張萬年并沒有退居二線。而是被任命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兩年后,張萬年升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并在1988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任職期間,張萬年不僅提高了軍隊抗登陸戰役和三軍協同作戰的能力,而且還培養出了一大批愛兵如子、會打仗、懂打仗的人才。
1990年,張萬年調任濟南軍區司令員,考慮到濟南軍區戰備的特殊性,張萬年十分重視部隊開展各種作戰訓練,極大推動了軍區的現代化建設。
此后幾年,張萬年一直負責軍事方面的領導工作,不僅參與中央軍委的集體領導決策,而且還制定了新時期我國的軍事戰略方針。
尤其在出任軍委副主席后,張萬年開始分管全軍的軍事工作,為我國新時期軍隊現代化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資料:新天地2016年3期、孫子研究2017年1期、百年潮2015年12期、晚晴2015年5期、文史博覽·文史2015年10期、財經2015年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