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夢瑤
近年來,天橋全力以赴抓轉型、促創新,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同時搭建了一批高質量創新平臺、轉化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獲評“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首批“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區”等。
要素聚合
打造高能級平臺
天橋區的科技創新之路,始于對傳統產業的深度賦能。作為國內棉機行業龍頭,山東天鵝股份的蛻變堪稱典范。從一個生產棉麻機械配件的小廠到上市企業,天鵝股份用五年時間攻克了六行打包式采棉機的核心技術,一舉打破了國外高端采棉機的長期壟斷,更將產品遠銷37個國家和地區。
這種“逆襲”背后,是天橋區對“卡脖子”技術的精準聚焦——不斷強化高能級研發平臺搭建,通過打破學科邊界、貫通產業鏈條、鏈接資源智慧,打造撬動企業創新力的核心支點。
回眸細數,天橋已建立了包括省級技術中心、省級院士工作站、省新型研發機構等62家科研機構,建成省、市級以上研發平臺近100個,覆蓋部分優勢產業、民生領域,共同構筑起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強大矩陣。
天橋區并未止步于當下。聚焦高質量項目建設,該區以強服務、優環境為重要舉措,陸續搭建起檢驗檢測、工業設計軟件、智能制造機器人等12個特色產業園區,山東省標識創意文化特色專業園區、天橋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等5個特色專業科技園區,加快優質資源要素集聚。
在位于藍翔路5號的濟南檢驗檢測產業園內,艾迪康醫學檢測中心項目建設已進入全面收尾工程。項目投產后將實現基因檢測、病理診斷、生化免疫等全鏈條集中處理,輻射全省乃至華北市場,邁出了從“區域龍頭”向“全國標桿”躍遷的關鍵一步。
和艾迪康一樣選擇落戶檢驗檢測產業園的還有鼎安檢測、星齊醫學檢測、魁元檢測等公司。其中鼎安檢測擁有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專項計量授權、生態環境檢測等多項資質,建有博士后創新實踐工作站、山東省服務業創新中心、濟南市企業技術中心等多個創新平臺,與全國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此外,記者從區科技局了解到,該局正著力推動某國家級技術轉移服務中心落地,建設北方分中心,打造國家級科創飛地,實現“飛地引智、創業孵化、龍頭帶動”的良性循環,推動創新資源集聚力、產業創新策源力、創新人才吸引力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大幅躍升。
破界融合
激活乘數效應
“我們自主研發、生產的水性環氧樹脂乳液不僅能夠完全替代國外產品,而且具有穩定性更好、有效成分更高、成本更低的優點。”近日,記者見到山東甲子湖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楊立琳時,她正在對準備發往山東玻纖集團的30噸貨品進行檢查。自2024年4月正式投產以來,產品在風電、高鐵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銷量持續增長,目前月銷售量穩定在50噸以上。
此外,公司與甘肅酒泉聯合建設可再生能源循環產業鏈綜合示范基地,研究“廢棄風電葉片資源化利用”,該公司發起的“環氧樹脂改性固廢基膠凝材料涂層”項目獲省市財政重點項目資金扶持。
山東甲子湖畔成立僅4年,已擁有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并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在濟南大學科技園中極具代表性,也是眾多濟大校友在園區創業發展、逐夢前行的縮影。濟南大學科技園,是天橋區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與濟南大學合作共建的省級大學科技園區。建園十年來,培育出潤涵新材料、大湖新材料、東鼎電氣、智宣光電等100余個優質項目,孵化近3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302項知識產權,培育省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瞪羚企業3家,引進、培育程新功、楊成、陳南光等多位國內頂尖產業人才,實現了能源物聯網、新材料、精密光學等創新項目以最快速度落地。
天橋區以科技成果轉化為抓手,發揮轄區科研院所、研發機構集聚優勢,探索“企業出題、高校參與、政府扶持、金融助力”新模式,先后成立濟南大學科技園、齊魯軌交路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山東山交科技大市場、天橋區科技創新聯盟、中澳智能制造聯合研究院等產學研聯盟,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實現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轉變。目前,全區共有省級以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3家,近三年共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263億元。
華材(山東)新材料不斷突破瓶頸,難熔合金粉銷售已占國內市場份額70%以上。與此同時,中科衛星(山東)科技集團已具備國內領先、國際一流SAR載荷研制能力,創造了我國星載SAR領域多個第一……科技成果轉化的乘數效應被激活,越來越多“專精特新”企業在核心技術上實現創新引領,科研成果走到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
生態優化
孕育創新裂變
依托中國航空濟南特種所成立的國內首家電磁功能結構創新中心,科研人員正圍繞新一代電磁功能結構技術展開攻關。作為我國電磁功能結構行業發展的領軍者,該所持續突破關鍵技術壁壘,為軍隊裝備、民用航空器等領域注入創新動能。
這家扎根天橋的央企,成立之初就以科技創新為安身立命之本,奮力搶占電磁功能結構科技至高點,與發達國家相比,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已實現了專業技術的并駕齊驅。“特別感謝天橋區在共建院士工作站、提供專項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的幫助,有效推動了研究所創新平臺、合作交流等方面工作。”研究所所長軒立新表示。
在4月22日至24日舉辦的濟南首屆“濟南市機器人產業創新成果展暨供需對接活動”上,山東德晟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230公斤重載機器人和5G+遠程機器人運維系統兩款產品受到廣泛關注。德晟機器人自2018年創立以來,天橋區主動跟進,一路扶持企業發展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在冶金、鋼管等國家戰略領域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成為中國智能制造升級的中堅力量。
科技創新,重在企業,唯在得人。天橋區相繼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支持力度大、吸引力強的相關優惠措施。一方面,實施企業發展全周期服務、科技企業提升工程,另一方面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優化人才引育途徑,讓像中國航空濟南特種所、德晟機器人一樣的企業培育成參天大樹,讓大中小企業協同共生、活力迸發。
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下,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從2020年的156家增長至現在的582家;高新技術企業由2017年的37家發展到現在的461家,創造了6年增加12.5倍的優異成績,創新主體邁入全市第一方隊。培養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60人,海右名家領軍人才52人,高層次外籍人才40人,涵蓋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