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高管頻繁更迭
作者 | 勝馬財經 徐川
編輯 | 歐陽文
近期,西安銀行(600928.SH)深陷輿論漩渦,高管辭職、人事波動、資產質量承壓等事件不斷涌現,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勝馬財經注意到,5月16日,西安銀行發布公告稱,副行長管輝與行長助理王星因工作變動,于5月15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辭職報告。管輝辭去副行長職務,王星辭去行長助理職務,辭職自報告送達董事會時生效,且兩人辭職后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據悉,管輝和王星于2023年3月通過市場化招聘入職西安銀行,彼時他們從東部沿海地區遠赴西部,肩負著推動西安銀行改革發展的重任。管輝擁有豐富的銀行業從業經驗,曾在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以及江南農村商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任職,在風險管理、金融市場等領域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王星同樣履歷光鮮,在農業銀行總行信用卡中心、上海電氣金融集團等任職期間,主導了多項金融業務創新與戰略拓展工作。
然而,僅僅兩年之后,兩人卻在任期內同時選擇離職,且西安銀行在公告中并未詳細說明他們的具體去向以及后續的交接安排。這不僅讓市場對西安銀行的公司治理和管理職能分工產生了極大的疑慮,也引發了關于兩人離職原因的諸多猜測。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薪酬待遇或許是導致他們離職的原因之一。2024年,管輝年度薪酬同比上年下降16萬至132萬,而行長助理王星則較上年大幅下降40萬至73萬。作為市場化應聘的高管,薪酬的大幅變動難免會對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產生影響。
回顧西安銀行近幾年人事變動,核心高管頻繁更迭令人擔憂。目前的管理層大多于近兩年上任,彼此之間的磨合時間較短。
以公司董事長梁邦海為例,2021年2月他從平安銀行跳槽至西安銀行擔任行長一職,并于 2024年7月升任董事長,由于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人選接替行長職務,梁邦海至今仍兼任行長,這使得管理權過度集中,給公司治理帶來了潛在的風險。
此外,原董事長郭軍于2023年9月到齡退休,原董事會秘書石小云和原副行長黃長松也因 “工作變動” 分別于2024年4月和12月辭去相應職務。頻繁的人事變動不僅影響了銀行戰略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也無疑會影響員工和市場對銀行未來發展的信心。
近年來,西安銀行的資產質量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瓶頸。從不良貸款率來看,2022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回落7BP至1.25%,然而好景不長,2023年便回升10BP至1.35%,并在2024年進一步大幅攀升37BP至1.72%,今年一季度末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61% 的高位。
在資產質量承壓的情況下,西安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出現了下滑。2024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降至184.06%,較上年末下降13.01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新低。盡管銀行加大了信用成本支出,貸款撥備率有所上升,但仍難以抵擋壞賬規模的沖擊,其風險抵御能力受到考驗。
西安銀行資產質量的變化并非偶然,與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的風險管理密切相關。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還款能力下降,導致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受到影響。而從內部來看,西安銀行在貸前審查、貸后管理等環節存在不足,對貸款企業的風險評估不夠準確和全面,未能及時發現和預警潛在的風險。
例如,2025年4月18日,西安銀行發布公告稱,由于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已對興平鴻遠發展建設公司、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公司及湖南金沙路橋建設公司提起訴訟,案件已立案但尚未開庭。
該訴訟涉及借款本金7.3億元及相應利息等費用,而這三家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問題,如啟迪環境科技發展公司被列入失信名單,興平鴻遠發展建設公司和湖南金沙路橋建設公司分別涉及股權凍結、被執行人等風險事件。這筆發生在七年前的信貸業務如今對簿公堂,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西安銀行在風控領域存在的漏洞。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