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北京,西花廳。
周總理的弟弟周恩壽看著自己兄長生前居住的地方,心中不由一陣酸楚。
正當他暗自神傷時,一陣欣喜的聲音卻打斷了他的思考。
“恩壽啊,你來啦。我聽說你特意來探望我,我真的非常高興。”
看著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鄧穎超,周恩壽心中對已故兄長的思念再也壓抑不住。
周恩壽上前握住鄧穎超的手,已經鬢角斑白的他嚎啕大哭。
看著眼前因為思念周總理而痛哭的周恩壽,鄧穎超也不禁眼眶濕潤。她對周恩壽安撫道:
“恩壽,咱倆可都是委屈人啊?!?br/>
鄧穎超此言有些深意,顯然并非真的是周總理給他們委屈受了。
而是此刻見到周恩壽,就回想起了總理的音容笑貌,又想起了那些和總理的往事罷了。
一、周恩壽的“委屈”
周總理有三個弟弟,周恩壽是他的小弟。
二弟周恩溥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就不幸犧牲在革命陣線上了。
周恩溥
和他的兩位兄長一樣,周恩壽年輕時期就參加了革命。
最開始他只是在學校里開展革命工作,在學校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革命精神。
后來則借由商人身份的掩護,從事地下通訊和情報工作。
周恩壽也曾被捕過,但他任憑酷刑加身也沒有透露任何情報,可以說他也是一個鐵骨錚錚的革命戰士。
等到新中國建立后,周恩壽并沒有選擇繼續做生意,畢竟商人身份只是革命工作的掩護。
他向哥哥周恩來提出了一個請求,想讓周總理給自己安排一份政府的工作。
這個請求在現在的人看來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周總理卻拒絕了弟弟的請求。
周總理認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最大的區別就是對待人民的態度。
國民黨最喜歡搞腐敗和裙帶關系,以前百姓一邊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殺戮,一邊要忍受國民黨的盤剝。
而國民黨官員卻在后方大搞腐敗和排除異己,這種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是總理最痛恨的行為。
他認為自己雖然是一國總理,但不能出現這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事。
因此他拒絕了周恩壽,并給弟弟安排了一份鋼鐵廠的工作。
在周恩壽去報到前,周總理特意對鋼鐵廠方面有過交待,他說:
“不要因為我是周恩來就對他有什么特殊優待。就讓他和普通工人一樣,享受工人正常的待遇就好?!?br/>
周恩壽在鋼鐵廠的生活并不好過,他的日子過得十分拮據,一家六口人擠在工廠分配的小房子里。
一個普通工人的收入并不夠養活全家和支撐孩子讀書,不光如此,周恩壽的身體也經常出問題。
因為身體原因,他不得不經常請病假。
周總理在得知后,對工廠領導說:
“他總是因為生病而不能工作,但是卻依然拿全部的工資。這對其他人,對工廠來說都是不公平的。還是讓他提前退休吧。”
周總理在給弟弟安排工作時沒有徇私,也沒有讓生病的弟弟繼續留在工廠。
周恩壽覺得自己十分委屈,但這不代表周總理不愛自己的弟弟。
在聽說了周恩壽的窘迫后,他把三個稍微大一些的侄子侄女接到了西花廳生活。
除此之外,為了讓周恩壽的經濟能寬松一些,周總理還每月都從自己的收入中拿出120元給弟弟補貼家用。
周恩壽有時覺得周總理太過不近人情,但又總能感受到總理的關懷。
于公,他是新中國的總理,于私,他是自己的親哥哥。
周恩壽的心里,既有對哥哥的崇敬,又有一些委屈。
而周總理除了會給親弟弟“委屈”之外,對自己的愛人鄧穎超也一樣。
二、鄧穎超的“委屈”
在新中國成立后,各級政府都需要任命干部。
而鄧穎超憑借著資深的革命資歷,還有這些年做出的杰出貢獻也在干部名單中。
本來憑著她的能力和功績,她足夠擔任實權部門的部長職位。
但是周總理在知道這個消息后,卻嚴肅拒絕了這個職位。
最后在總理的一力主持下,鄧穎超做了婦聯副主席。
還有在確定工資待遇時,鄧穎超本來應該是三級工資指標。
總理卻特意交待工資不要定得太高,有自己在就足夠家庭的開銷了。
應該把錢更多用于建設新中國上,而不是提高自己家庭的收入。
最后結果是五級工資,周總理審批時又做主降了一級變成六級。
鄧穎超心里明白,周總理這是不想占用國家太多資源。她清楚自己的丈夫最想的事,就是讓新中國早日能強大起來。
雖然心里明白大是大非,但是她嘴上卻不放過。
鄧穎超經常用這些事來打趣總理,說周總理總是讓自己受委屈。每當這個時候,周總理總是會抱以歉意的一笑。
在鄧穎超心里,她從來不覺得這些事是什么真的委屈。這樣一個心里裝著祖國和百姓的男人,才是自己當年看中的那個志向高遠的青年。
三、名為“委屈”的思念
當看到周恩壽千里迢迢來到北京后,鄧穎超心里也五味雜陳。
再看到周恩壽睹物思人,在自己面前老淚縱橫。
鄧穎超腦海里也浮現出逝去多年的周總理的影子,那些曾經的往事也一一涌上心頭。
她和周總理在革命中相識相知,兩人一同走過無數風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沒有拆散他們。
抗日戰爭戰爭他們等來了勝利,解放戰爭后他們終于迎來了新中國。
可是周總理卻積勞成疾,最終在1976年辭世。這讓她如何能不思念?如何能不悲傷?
所以她才會和周恩壽說他們兩個都是委屈人,這既是安撫周恩壽洶涌的悲傷,其實又何嘗不是兩個人在共同思念周總理呢?
那些過去的往事,一樁一件雖然說起來像是委屈,但是每件事的背后都是周總理崇高品格的體現。
他從來不搞特權,心中只有人民和工作,正是這樣偉岸的人,才能讓這兩位已經年逾古稀的老人如此牽腸掛肚的想念。
在他們的眼里,這些事絕不算是委屈,這是名為“委屈”的深深思念和眷戀。
四、結語
周總理一生都在致力于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可國家強大了,他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人開過后門,沒有過因私廢公。
他的足跡遍布中國,愛戴他的人民數之不盡。
詫如驚雷平地起,同力挽瀾救國急。
十里長街依稀在,從此難忘周總理,這盛世,終于如他所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