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費者蔡先生向瀟湘晨報記者反映,他在某社交平臺購買了一串價值一千六百多元的緬甸翡翠手串,但店鋪客服稱,海外代購時間較久超過平臺發貨期,需在平臺取消訂單,轉以微信方式交易,不過拿到貨后,蔡先生發現所謂A貨翡翠(純天然翡翠)是假的,但客服并不承認,在多次拒絕回復后還將蔡先生拉黑,因脫離平臺進行交易,蔡先生維權無門。
店鋪注冊地所屬的市監部門調查后回復,該公司是“皮包公司”。記者還發現,該方式僅是翡翠交易亂象之一,此外還存在翡翠造假、證書造假、假貨真證、名稱混淆等灰黑手段。有業內人士透露,石英石冒充翡翠的套路很多,如一件真貨出十份鑒定報告,用于銷售假貨,實現“真證假貨”,用于直播賣貨的號“一定要經常換”。
專業律師稱,上述部分行為符合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等多罪構成要件。
△消費者稱自己買到假翡翠。
消費者在直播間買“翡翠”發現是假貨,維權遭拉黑
記者體驗:以海外代購時間差為由要求顧客繞過平臺交易
“視頻里說會帶檢測報告,最后什么都沒有,問鑒定機構說是不是翡翠。”近日,消費者蔡先生稱,自己被一家網店欺騙,從有一定保障的交易平臺轉到微信做私下交易,買到假貨還被商家拉黑。“她又拒絕承認當時直播間賣的是翡翠,說當時賣的是天然玉石。”對此蔡先生很是惱火:“直播間還說是老鄉。”
△在該網店直播間,一位主播正在售賣“翡翠”。
蔡先生透露,這家店鋪的直播間在停播幾日后,于同一平臺復播,但自己已被拉黑。
記者根據線索進入該店鋪直播間看到,一位主播正在向網友兜售產品:“現場收貨”“沒有差價”……現場擺放有不少疑似翡翠的玉石,但整個直播間沒有任何標注,說明售賣產品為翡翠,全程主播也幾乎未提及自己售賣產品的材質,經詢問該客服才回應是翡翠:“保A保真天然的。”記者在直播間發現,其銷售的手串、掛件等物品,價格從數百元到3000元不等。
△該店鋪客服回應。
在購買環節,與消費者蔡先生描述的情況相似,網店客服同樣以“需要走國際快遞,復檢、拋光、出證書,平臺給出的48小時發貨時間不夠”為由要求記者取消平臺交易,轉而通過添加微信的方式進行微信支付,“會附帶國家級證書,如果收到后發現貨不對板,或者有紋有裂可以退。”客服說。
△包裹內只有一“翡翠掛件”。
5月16日下午,記者下單了一款400元的“翡翠掛件”,而所謂需要較長時間、要到國內進行復檢的“翡翠”,5月19日上午就已送達。開箱過程中,記者發現包裹內僅含有一個“翡翠掛件”,也沒有客服聲稱的鑒定報告,客服回應:“太忙,忘記了。”便不再理會。
△所謂的A貨翡翠材質為石英質掛件。
隨后,記者將“翡翠掛件”送到湖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該中心出具的鑒定報告顯示,記者買的“A貨翡翠”不是翡翠,而是石英質玉掛件,“石英和翡翠的差別很大。”該檢測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正規的網購平臺上,類似款式的石英質玉掛件,售假僅需要數十元。
經查詢,該網店企業名稱為稷山縣沐槿絨商貿有限公司,注冊地為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但公開資料沒有該公司的任何聯系方式。微信支付時顯示為收款方的瑞麗市駿歐珠寶店,同樣沒有任何公開信息。截至發稿,記者多次撥打該翡翠店客服微信電話,均未能接通。
業內人士講述內幕:一件真品出多份鑒定報告,玩“真證假貨”套路,“把石英巖當翡翠賣一定要經常換號”
除蔡先生遭遇的情況外,記者看到市面上還存在通過注膠染色方式生產的假翡翠。同時,有業內人士介紹,這些假產品又結合所謂的鑒定證書、營銷話術,形成不同方式的“連環套”。經多方聯系,記者以電商身份稱自己想做假證,與一位翡翠網店店主取得聯系。
“你拿一件真品(A貨翡翠)開一個正規鑒定報告,再從網上找做假證的,讓他(做假證的)按照你真品翡翠的正規報告批量做假證,換個假翡翠的圖就行。”不過這位店主表示,目前做假證的成本比做正規鑒定的成本高不少。
△有博主分享注膠、染色制成的翡翠佩戴后或對身體產生傷害。
“還有,比如你可以拿十件真品去正規機構做十次檢測,就有了一百份鑒定證書,只要你愿意,其他九十件貨可以是假貨,有些檢測機構價格便宜,一件貨的鑒定價格就幾元。”該店主稱這樣操作很簡單,他可以幫忙。“重量相差別太大,不要出現做檢測的貨是15克,賣給客戶的貨是10克、9克,相差1克以內沒事,國家允許,多數人也看不出來。”
期間,這位店主也暗示記者,如果想按“真證假貨”的方法售賣,除重量外,假貨外觀上也要注意和真貨盡量一致。“一件貨一天做三次四次沒問題,結婚都能結一百次,做正常鑒定就不能做一百次?”
△消費者蔡先生接觸到的客服,但事發后其不再回復任何信息。
這位店主還介紹在產品、證書外,掙錢的路數還可以在銷售上,“比如你把石英巖當翡翠賣一定要經常換號,但像賣玉髓(經了解綠玉髓因與低端翡翠外觀接近,部分商家會以“翡翠玉髓”等名稱混淆概念)就不需要換號,看你怎么推流,幾塊錢買玉髓回來,賣幾十不成問題,賣的過程不能說是玉髓,用翡翠的專業名詞介紹,但也不能說是翡翠。”
△有博主表示紫光燈無法檢測一些樹脂材料的翡翠假貨。
該店主透露,通過這種方式,只是把東西賣貴了,卻沒有造假,留不下把柄,純利潤可達90%以上。“直播間有人問是不是翡翠拉黑就行。還可以跟顧客講,退貨只接受價格高的快遞,不報銷,比如他(顧客)38元買,退貨也得這個價,還退個鬼。”
這位店主表示想掙錢方法很多,類似蔡先生遇到的套路在他們看來屬于被“玩剩下的”,不過問及更多,該店主不再多講。
跨省調查難協調,消費者維權遇難題
律師:部分行為符合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等多罪構成要件
結合消費者蔡先生的遭遇,記者在調查后,于5月21日向稷山縣沐槿絨商貿有限公司所在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市場監管局,提交該公司售賣假翡翠的相關證明。
當日下午,該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回復記者,他們到了現場,但是注冊地并沒有這家公司,之前的登記的電話也聯系不上,“在現場我們向周邊的人都詢問了,沒有這家店,營業執照上的負責人不是我們本地的,他現在處于失聯狀態,我們也在找他。”
△稷山縣有關部門稱消費者蔡先生遇到的這家公司備注地址為假。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正在走程序,會把這家公司拉到經營異常里,但后續暫時沒有好的追責辦法。“如果確定是假貨的話,還是建議消費者直接報警。”該工作人員說。不過蔡先生透露,自己也咨詢過,但涉及“皮包公司”、跨省調查,在協調上恐怕比較難。
而在該事件中作為收款方的瑞麗市駿歐珠寶店,瑞麗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稱,該店早已被列為經營異常。經調查,記者又了解到“翡翠”的發貨地址為瑞麗市多寶之城,不過瑞麗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表示,該市場的商戶有上千家,如果想查是哪家店只能根據營業執照尋找。
△德宏有關部門稱收款方標注的門店早已被處理。
此外,記者還咨詢多家品牌翡翠店、專業鑒定機構,各方均表示,盡管有部分翡翠產品因價格較低,在消費者購買時確實不會開具鑒定報告,但一般翡翠產品還是會有鑒定證書,且必須是一物一鑒。
泰和泰(濟南)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嶸林律師表示,商家在短視頻平臺宣稱銷售“緬甸直供翡翠A貨”,實際以石英石等廉價材質冒充翡翠,屬于典型虛假營銷行為,“商家明知商品為石英石,仍以‘翡翠A貨’名義銷售,通過偽造證書、隱瞞商品真實信息非法獲利,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消費者稱事發后,自己多次聯系該客服無果。
對于“真證假貨”問題,張嶸林律師稱中介機構偽造鑒定證書,以及通過反復鑒定真品生成大量證書,借此為假貨披上“合法外衣”,已涉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及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若鑒定證書加蓋CMA、CNAS等認證機構公章,重復使用超出授權范圍即屬偽造。”
“若平臺明知商家引流至微信售假而未制止,可依據《電子商務法》第38條主張連帶責任。”張嶸林律師說。
瀟湘晨報記者 長沙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