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了慶祝這一節日,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全國各大知名博物館紛紛免費開放供市民參觀游覽,并且推出了各種文創產品留以紀念。
近兩年文旅大熱,也把文創市場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近期國內知名銅質工藝品公司杭州銅師傅文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銅師傅)赴港IPO的消息引起了外界極大關注。
作為小米生態鏈中唯一的家居飾品企業,銅師傅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尤其當下文旅、谷子經濟成為消費新趨勢,投資者自然對銅師傅另眼相待。不過市場雖然“熱”的起飛,但是被譽為金屬版泡泡瑪特的銅師傅距離成熟還很遠。
爆款戰略,內容出圈
2013年因為一款要價120萬元的關公銅像,在衛浴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俞光決定進軍銅工藝品行業,注冊了“銅師傅”品牌。經過幾個月的苦心鉆研,俞光開始在互聯網試水。
2014年5月正式入駐天貓,一款999元的“馬到成功”讓其收獲了開門紅,開業當天營業額超過100萬元。2015年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銅師傅推出了一款售價僅為19.9元的銅葫蘆掛件,一經上架搶購一空,月銷上萬件。
不到兩年時間,銅師傅在業內已經小有成就。不過俞光并沒有被短暫的成功蒙蔽了雙眼,而是向著更遠大的目標邁進。2016年正值農歷猴年,銅師傅根據傳統神話元素創作了黃銅工藝品《大圣之大勝》,在天貓發起眾籌。
短短一個半月時間獲得近千萬籌款,創下當年淘寶眾籌設計類目最高紀錄。自此銅師傅一戰成名,2016年銷售額突破一億元。隨后銅師傅的商業之路愈發順遂,2017年獲得順為資本、小米集團等多家資本的青睞,完成1.1億元A輪融資,并且進入小米生態體系。
背靠小米集團,銅師傅業績再上新臺階。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截至2024年底,按收入計銅師傅在中國銅質文創工藝品市場位列第一,市場份額高達35%。2022—2024年,在京東、天貓兩大平臺的銅質文創品類中,銅師傅也高居榜首。
一個僅成立十多年的企業便做到了賽道頭把交椅,堪稱奇跡。國內做銅工藝品的廠家多達上千家,為什么銅師傅能夠脫穎而出?爆款戰略功不可沒。
眾所周知,我國銅雕文化歷史悠久,銅鏡、銅爐、銅獅是各大博物館常見的歷史文物。不過銅質工藝品市場長久以來有類無品,產品內容大多為傳統題材。而銅師傅則不同,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打磨產品進行創新,提升內容品質。
例如2022年用千年古法失蠟法一比一復刻了三星堆大面具,還推出了萌版的青銅神鳥。既滿足了年輕人的喜好,又傳承了我國五千年的文化。
再比如,《大圣之大勝》這尊凈重15公斤的銅像,雖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題材,但處處體現了銅師傅的巧思。采用純手工失蠟法鑄造,細節還原更細膩;運用獨創的高溫著色彩繪工藝,確保顏色亮麗如初永不褪色。
除此之外,銅師傅還會邀請六小齡童、聶遠、黃渤這些影視明星為產品代言,增加品牌曝光率。正是因為用心,爆款單品不斷出現,再利用新式營銷獲客,銅師傅的業績才會蒸蒸日上。不過俗話說金無足赤,銅師傅雖然炙手可熱,但并非十全十美。
依賴線上,增長乏力
2020年,銅師傅正式入駐抖音,成為第一批免傭名單商家。目前銅師傅抖音官方旗艦店粉絲數量高達162.7萬人,每場直播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粉絲觀看。
其實不光在抖音,銅師傅在小紅書、天貓、京東等線上平臺都擁有數量龐大的“銅粉”。正是這些狂熱的百萬粉絲撐起了銅師傅的大業,當然線上平臺也功不可沒。
事實上,從成立之初銅師傅就以線上渠道為主。尤其天貓、抖音、京東這三大平臺是其營收的主要來源。2022—2024年銅師傅近八成的收入來自線上市場。發力線上是銅師傅快速崛起的關鍵,但過分依賴線上并不見得是好事。
在招股書中,銅師傅提及如果無法和線上平臺保持穩定良好的關系,或者因技術故障、數據泄露等問題的出現,業務運營將會遭受重大不利影響。
或許會有人說,電商平臺多的是,這個平臺不行可以轉戰其他平臺,況且電商直播賣貨是大勢所趨。確實,相對于線下實體店,電商運營成本低,方便靈活,即便銅師傅只發力線上也能吃飽飯。但不要忘了,工藝品的核心價值是什么?要么取悅自己收藏留念,要么贈予他人禮尚往來。
盡管直播能夠讓買賣雙方實現“零距離”接觸,不過工藝品是需要真聽真看真感受,才能體會到造物之美。所以近兩年銅師傅有意加大了線下市場布局,2020年在杭州開設了首家實體店,去年在成都、蘇州、武漢等城市又增加了7家直營店。
此次IPO募集資金,銅師傅計劃未來三年要在北京、上海、西安等一二線城市開設30家直營店。由線上轉到線下,不僅能擴大品牌影響力、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更重要的是能加快營收增長速度。
2022—2024年,銅師傅營收分別為5.03億元、5.06億元和5.71億元,復合增速僅為6.55%。很明顯經過了野蠻發展的初創期,銅師傅正在面臨成長的煩惱。
與此同時,銅師傅還要承受銅價飆升所帶來的沖擊。上個月滬銅主力合約價格突破8萬元/噸,創下近20年來新高。而銅師傅95%以上的收入是來自銅質文創產品,一旦銅價大幅上漲,對其影響不言而喻。
雖說報告期內,毛利率由32.2%提升至35.4%,凈利潤增加了2204萬元,但好數據的背后一部分原因在于降本。2024年銅師傅期間費用1.27億元,相較2023年減少了478.7萬元。以銅而興,被銅所累,這或許是銅師傅未來產業發展必須面對的現實。
產業擴圈迫在眉睫
銅被譽為“工業之母”,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市場早已突破了萬億規模。然而尷尬的是,銅工藝品卻是個冷門小眾賽道。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銅質工藝品市場規模僅為16億元。
如果銅師傅繼續專注銅工藝品這條賽道,未來發展空間并不大,屬于螺螄殼里做道場。況且銅擺件、銅像的受眾人群較少,基本是愛好文藝、喜歡收藏的中青年男性。想要有勇猛精進的業績,銅師傅要么擴大圈層,要么擴充產業。
其實自2016年以來,銅師傅就推出了《孔雀糖果盆》《喜上枝頭》等多款果盤產品來迎合女性用戶。2017年又創立了新品牌“銅木主義”,將銅元素擴展到實木家居市場。
出發點雖好,但女性對銅工藝品向來不感冒,這一行業難題短期內根本無法解決。而銅木主義,表面上看和工藝品裝飾形成產業互補。不過實木家具品牌琳瑯滿目,僅靠銅元素彰顯特色,還無法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2020年10月,銅師傅將銅木主義剝離,以便集中資源發展現有業務。在此之后,銅師傅連續發布了面向年輕潮流市場的“歡喜小將”、以茶具為賣點的銀質文創“閱銀”和專注高端客戶的“璽匠金鋪”等一系列子品牌。
可以看出銅師傅的發展思路很明確,由銅工藝品延展到塑膠、金、銀文創賽道。不過新賽道的開拓并非易事,截至2024年底,這三大系列產品收入1975.8萬元,營收占比僅為3.4%,成長壯大還需時間。
其實開啟多元化征程,或許只是銅師傅小試牛刀,銅質文創產品才是重頭戲。近些年,隨著潮玩、谷子經濟的崛起,我國文創工藝品市場發展迅猛,2024年賽道規模已經達到3540億元,相比2019年增長了23.4%。
如果能夠抓住時代紅利,背靠銅創產品也可以大有可為。目前銅師傅正在抓緊打造年輕多元的IP矩陣,除了“大圣”“馬到成功”“好運葫蘆”這些原創IP外,還購買了時下大熱的《哪吒2》《變形金剛》《貓和老鼠》等多個IP授權。
參照當下各大潮玩公司的發展情況,卡游、布魯可均是借由外部IP名氣火爆出圈。銅師傅明顯也有意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畢竟有流量才能吸引更多喜好二次元的年輕人。
不過引入外部IP同樣會有風險,考驗的是銅師傅的二創能力。如果做出的產品得不到IP粉絲的認可,相當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銅師傅還需在創作功底上費一番心思。
結語
老一輩人常常喜歡用“玩物喪志”來訓誡后人,不過時代不同了,現代年輕人對“玩物”的癡迷,造就了一片嶄新的商業藍海,銅師傅也如同“開掛”一般,成為銅質文創賽道的佼佼者。
新潮的設計,走質價比路線,讓銅師傅收獲了一大批忠誠度極高的“銅粉”。然而隨著銷量的激增,銅師傅在產能、渠道、內容上的短板逐漸被放大。只有構建多元化的產業生態,擴大圈層,銅師傅才有望打破發展枷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