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電影中,主角憑借未來科技透視物體內部結構,完成高難度任務的場景令人驚嘆。如今,這樣的“超能力”已成為現實。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手術室里,O臂3D導航系統化身骨科醫生的“超級裝備”,以0.4毫米的驚人精度,在復雜骨傷手術中上演“毫米級”精準操作,為患者康復帶來新的希望。
高空墜落多處重傷,“透視眼”開啟精準治療
不久前,56歲的張女士因高空墜落全身多處重傷,被緊急送入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ICU。面對生命體征極不穩定的復雜傷情,骨科聯合多科室專家迅速會診,最終決定采用O臂導航下骨盆骨折微創置釘術。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O臂3D導航系統成為關鍵“武器”,助力醫生精準救治。
“O臂3D導航就像手術室里的‘GPS’。”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蔣繼亮介紹,該系統能在手術過程中實時生成高精度三維立體圖像,將骨折移位、骨頭關節面復雜結構,以0.4毫米的超高分辨率清晰呈現,為醫生提供“透視”般的精準視覺指引,打破傳統手術置釘依賴經驗判斷的局限。
破解骨盆手術難點,效率提升超50%
骨盆被譽為人體的“生命基座”,承載上半身重量并保護重要臟器,但因其復雜的三維結構、密布的血管神經和厚重軟組織,使骨盆骨折手術成為骨科“高難度禁區”。
據蔣繼亮主任介紹,之前,醫生只能依據平面CT圖像在腦海中構建出骨骼模型,憑借自身經驗置入導針、反復調整螺釘位置。由于術中無法直觀觀察骨骼內部,術后需多次借助X光確認,不僅手術時間長達1~2小時,還極易損傷血管神經。
O臂3D導航出現后,這些難題就迎刃而解。術中,系統瞬間生成骨盆的高清3D影像,醫生能夠精準捕捉骨折移位細節,以毫米級的精準度規劃出螺釘該從哪里打進去,往哪個方向打。數據顯示,借助該技術,骨盆骨折復位固定手術時間縮短至30~40分鐘,效率提升超50%。清晰的3D圖像引導,讓醫生輕松避開重要血管神經,顯著降低術中出血風險,手術更安全,治療效果也更好。
從骨盆到全身,O臂導航適用廣泛
O臂3D導航的價值遠不止于骨盆手術。在脊柱外科領域,比如矯正脊柱側彎、固定頸椎損傷關節,它都能憑借精準定位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此外,在處理大腿根部、小腿上端等關節附近復雜骨折時,該技術還能助力醫生實現骨折斷端精準復位與穩固固定,為患者快速康復提供堅實保障。
作為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國家中醫重點專科、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及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江蘇隊骨干科室,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實力強勁。科室細分脊柱、關節、創傷等多個亞專業,配備骨科領域全套先進設備,醫療團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累計開展手術超萬臺。此次O臂導航下骨盆骨折微創置釘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是科室在精準化、微創化、智能化診療道路上的重要突破,更彰顯其在骨傷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
通訊員 楊薩颯 羅鑫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