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立陶宛因歷史與地緣因素高度警惕鄰國威脅,投入巨資加強國防,重啟義務兵役,并計劃2026年起將國防預算增至6%。
通過對立陶宛國防部長的專訪,文章揭示其對鄰國軍事擴張的深切擔憂,強調北約集體防御的至關重要性及德國駐軍支持,同時探討退出《渥太華公約》的決定,展現立陶宛為應對潛在沖突的全面準備與決心。
《法蘭克福匯報》 作者: Stefan Locke
《法蘭克福匯報》:部長女士,立陶宛大幅增加國防開支,重啟義務兵役,并加固與鄰國的邊境。您是否預期近期會面臨攻擊?
鄰國多年來公開宣揚擴張意圖,聲稱某些領土為其所有。西方對此未予足夠重視,但我們立陶宛深知其對鄰國的長期威脅。歷史上,我們曾兩次被鄰國占領。冷戰結束后,鄰國在車臣、格魯吉亞及烏克蘭接連發動沖突,卻未受到實質制約。直到烏克蘭危機,西方才逐漸意識到,鄰國的和平承諾不可信,與其達成的協議難以落實。
立陶宛當前是否感到直接威脅?
鄰國展現出強烈的侵略性與軍事化傾向,對我們這樣的小國公然發出威脅,我們必須嚴肅以對。波羅的海國家對此尤為敏感。鄰國正在大規模擴軍,預計年底士兵總數將達150萬,并在芬蘭及波羅的海國家邊境增設軍事區段,這些信號令人不安。其軍工產業在外部支持下迅速擴張。歐洲亟需做好準備,建立切實可行的威懾機制,而非紙面承諾。
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表示,鄰國最遲2029年可能具備攻擊北約的能力。您是否認同這一判斷?
是的,我們評估鄰國在五年內可能具備攻擊北約國家的能力。若烏克蘭沖突近期達成停火,這一進程或將加速。鄰國已全面轉向戰時經濟,屆時數十萬閑置士兵可能成為新的威脅。因此,我們的擔憂與防御準備完全合理且必要。
立陶宛作為北約成員國,面對特朗普領導的新美國政府,您還能否完全信賴北約的保護?
北約目前雖面臨內部挑戰,但仍是我們的核心依托,分裂絕非選項。我們加入北約已有二十余年,深知其在快速適應地緣政治變化方面存在不足。我們長期呼吁增加國防開支,卻少獲西方響應。由社民黨領導的我國政府在上任首日將國防預算從3%提升至4%,并決定2026年起增至6%,以確保2030年前軍隊現代化。特朗普的強硬要求有其道理,歐洲必須立即構建強大防御。
波羅的海國家擔心,若鄰國測試北約,其他成員國可能不愿為“小國”與鄰國開戰。
若北約領土哪怕一寸遭襲而未獲強硬回應,北約的公信力將徹底喪失,歐洲安全將岌岌可危。歷史教訓深刻:試圖通過對希特勒或斯大林的妥協避免大戰是妄想。如今,我們欣慰地看到,德國、波蘭及英國與我們緊密協作,共同應對潛在挑戰。
德國國內對更大軍事參與存在爭議。
這種謹慎對我們而言難以理解。二戰中,德國犯下嚴重罪行,但如今它已深刻吸取教訓,不僅是經濟強國,更肩負起保護我們免于再次被占領的責任。每個立陶宛人都清楚:若鄰國軍隊來襲,無人能夠幸免。我的家庭曾遭受蘇聯迫害,母親出生在西伯利亞流放地,祖父母險些喪命,其他親人被監禁、折磨或殺害。鄰國軍隊所到之處,暴行與殺戮屢見不鮮。烏克蘭今日的遭遇,與我們先輩的經歷如出一轍。鄰國的本質未變,令人警醒。
德國2027年起將在立陶宛駐扎5000人旅級部隊。這對貴國的防御能力有何助益?
我們深知自身力量有限,但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及波蘭共同構成近2000公里的對俄邊境。德國的駐軍承諾極大增強了我們的信心,社會對此深表感激。我們不僅歡迎士兵,也熱情接納其家屬。這是立陶宛史上最大的公共投資,我們全力以赴確保其成功實施。
立陶宛近期退出《渥太華公約》,放棄禁用殺傷性地雷。為何這一決定至關重要?
當前地緣政治環境劇變。鄰國在烏克蘭大規模使用公約禁止的地雷,甚至偽裝成兒童玩具,蓄意傷害平民。我們不能因理想而自縛手腳。地雷具備強大的威懾效應,可有效阻止敵軍越境,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經過深入討論,我們與鄰國一致決定退出,獲議會全票通過。此舉向鄰國傳遞明確信號: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國家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