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資生堂旗下高端護膚品牌Drunk Elephant醉象(下稱:醉象)發布公告稱:品牌將于2025年6月30日,停止在日本所有渠道店鋪的銷售,這也意味著醉象徹底退出日本市場。
△ 截自醉象日本官網
01
停售有跡可循
目前,資生堂與醉象都暫未披露品牌退出日本的具體原因,事實上,這一舉措在集團最新財報中早已有跡可循。
公開資料顯示,醉象由Tiffany Masterson于2012年創立于美國,不同于其他高端功效護膚品牌,醉象主打“精簡美容”概念,品牌創始人提出“成分排除法”,希望能通過成分精簡、功效顯著的產品幫助消費者煥新肌膚。品牌旗下產品涵蓋唇膏、面霜、精華、眼霜、洗面奶等多個品類,單品價格從160元-780元不等。
有趣的品牌故事、獨特的護膚哲學以及亮麗多彩的外觀設計,使得醉象誕生不久就在Instagram上迅速走紅,深受Z世代消費者追捧。2018年,醉象就成為了絲芙蘭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2019年,資生堂戰勝競爭對手雅詩蘭黛和聯合利華,斥資8.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億元)買下醉象。在被資生堂收購后,品牌曾獲得持續增長,2023年,醉象銷售額同比大漲77%,一舉成為資生堂集團增幅最大的品牌。
在增長的同時,資生堂助力醉象大舉擴張海外市場,截至目前,醉象的業務已覆蓋全球40多個市場。據悉,2020年一年,醉象就進入了包括德國在內的11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品牌正式進入日本市場。去年4月,醉象高調宣布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并宣布演員孟子義為醉象中國區品牌大使。
而醉象的業績轉折點也正是出現在去年。2024年,醉象凈銷售額同比下滑25%,集團表示這主要由于上半年生產和出貨量的下滑。5月12日,資生堂發布最新財報,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醉象凈銷售額爆冷,同比下滑超過60%。
△ 截自資生堂財報
分不同市場來看,醉象在美洲市場跌幅超60%、在歐洲市場跌幅超70%,集團美洲整體市場受醉象品牌表現不佳拖累,同比下滑14.5%。品牌在日本市場的表現,財報中雖未提及,但對比資生堂、肌膚之鑰以及NARS超10%的同比增長,醉象的表現或不盡人意。
02
資生堂加速戰略調整
對于醉象的業績頹勢,資生堂表示,計劃接下來對醉象產品線進行革新,重振市場,逐步推出入門價位產品、多功能新品及節日禮盒系列以刺激銷售增長。同時,集團將重組美洲團隊,關閉低效零售門店、優化供應鏈,以圖2026年實現盈利。
不難看出,品牌退出日本市場的選擇,正是資生堂戰略調整的一環,有助于幫助品牌聚焦于核心市場的發展。
而集團的戰略調整不止于醉象。視線聚集到中國,2024年6月,資生堂旗下高端護膚品牌BAUM葆木在中國市場停售,另一高端品牌茵芙莎(IPSA)也傳出全國大面積撤柜的消息,今年2月,資生堂旗下男士護膚品牌侍刻關閉天貓旗艦店。
面對市場沖擊,資生堂相應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去年11月,集團制定了“Action Plan 2025-2026”中期計劃,聚焦“core 3”品牌及“Next 5”品牌,并考慮根據收益性和成長性,對一些品牌進行撤退或縮小規模。同時,集團將降本增效,確立高收益結構,力爭到2026年實現營業利潤率7%的既定目標,2025年全年則希望中國和旅游零售業務跌幅縮小。
今年第一季度,資生堂便已削減成本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通過組織結構優化提升人力資源效率,同時精簡企業職能部門,提高整體運營效能。
人事任命上,1月,資生堂旅游零售(STR)任命Fran Law為旅游零售亞太區商業和業務發展副總裁。據悉,Fran Law將領導資生堂旅游零售在亞太地區的商業和業務發展,專注于提升資生堂高端美容品牌的表現,推動市場份額擴大。
上個月,資生堂集團宣布資生堂美洲區首席執行官Ron Gee已辭去職務,職位由Alberto Noe代理,同時,他將繼續擔任EMEA區的首席執行官,這也被視為集團面對美洲業績承壓戰略調整的開端。
從資生堂整體戰略布局來看,醉象的區域撤退并非終點,在美妝行業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巨頭們的“精準聚焦”或許比盲目擴張更值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