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10-15萬元這個價位的新能源SUV市場中,純電和PHEV兩種動力類別誰更火?誰市場規(guī)模較大?
或者再換一個問題:預算10-15萬元的消費者考慮新能源SUV,大多數(shù)人會傾向于純電車,還是插混或增程?
這個價位的純電SUV,我們上一篇文章已經分析了主銷車型和市場現(xiàn)狀,今天我們就把目光轉到插混和增程類別,看看這個市場有著怎樣的競爭態(tài)勢。
01
10-15萬元插混/增程SUV市場,是怎樣的現(xiàn)狀?
還是先聊聊銷量情況。
上篇文章里我們提到,10-15萬價位的純電SUV市場有兩個特點——一是4月份上險量超過1萬輛的只有元PLUS(參數(shù)丨圖片)一款,這個細分市場當下缺乏大規(guī)模的爆款;二是比亞迪獨占細分市場Top 4,但其它品牌的競品并沒有被甩太遠,從第5到第10名的車型,銷量都在6000-8000輛之間。
以相似的統(tǒng)計標準,我們找出10-15萬元銷量Top 10的插混/增程SUV,情況就和純電SUV有了明顯的差別。
首先是4月銷量破萬的車型達到了3款,且均為比亞迪產品,其它品牌表現(xiàn)最好的銀河星艦7 EM-i,4月銷量只有6622輛,較3款比亞迪車型有明顯的差距。
而再往下看,同價位其它PHEV的就又低一個檔次,能破3000輛的都寥寥可數(shù)。
也就是說,在10-15萬元這個價位,比亞迪在PHEV領域的優(yōu)勢更明顯,具備著主導地位,能真正對宋PLUS、宋Pro產生一定威脅的,只有星艦7 EM-i一款,且銷量差距依然不小。
而從整體來看,起碼在統(tǒng)計到的Top 10車型中,純電SUV的總銷量接近8萬輛,插混/增程總計為5.6萬輛,意味著10-15萬元這個價位,純電SUV的銷量規(guī)模和市場活躍度,都比插混/增程 SUV更強。
了解了細分市場的大概情況,我們就選出幾款有代表性的車型,看看10-15萬插混/增程 SUV熱門產品的競爭力究竟如何。
02
尺寸&級別:從A級到B級,可選尺寸、級別豐富
10-15萬元價位的純電SUV中,最小的有元UP、納米06這種A0級小型SUV,大一點的有零跑C10這種較小的B級SUV。而在插混/增程類別中,起步基本就是標準的A級緊湊SUV,大一點則有啟源Q07這種車長超過4米8、軸距超過2米9的B級中型SUV。
如上表,幾款熱門的插混/增程 SUV,軸距最少都在2米7以上、車身則是4米7起步,倒不是說沒有更小的插混/增程SUV,只是經過幾年的競爭淘汰后,能有一定銷量規(guī)模的,基本已經沒有較小尺寸的車型了。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宋Pro DM-i之于海獅05 DM-i,宋L DM-i之于宋PLUS DM-i,其實都是比亞迪同平臺的同級車型,且價格、配置、動力高度相似,主要就是銷售渠道、內外造型上有一定差別。
10-15萬價位的插混/增程車型,明顯是插混居多,零跑C10增程是這個區(qū)間為數(shù)不多有一定存在感的增程SUV。
03
動力&續(xù)航:單擋直驅成絕對主流
2021年DHT混動路線剛剛興起時,各廠商的發(fā)動機可直驅擋位差異很大,有比亞迪為主的單直驅擋位,吉利、奇瑞的三擋位,以及長城的二擋位。如今10-15萬價位的插混SUV新車,已經幾乎變成了清一色的單直驅擋位。
發(fā)動機方面,前兩年1.5T渦輪增壓機型還比較普遍,如今也變成了以1.5L自吸發(fā)動機為主,比亞迪宋系列也基本取消了1.5T版本。新上市的吉利銀河星艦7 EM-i,也全系都只有1.5L發(fā)動機,啟源Q07雖然有1.5T版本,但價格門檻超過16萬,已不再是本文要聊的范圍了。
動力性能方面,不管是增程還是插混,10-15萬價位的SUV基本都能做到8秒左右破百,就連油耗表現(xiàn)——以WLTC工況的虧電油耗為準——各款插混車型都控制在了5L/100km以內,比亞迪的油耗優(yōu)勢基本被拉平。
差別比較大的,是電池容量和純電續(xù)航,宋Pro DM-i、宋L DM-i都是起步75公里,高配115公里,宋L DM-i另外還有160公里版本,但價格門檻超過了16萬;
星艦7 EM-i純電續(xù)航起步55公里,高配達到120公里,同時目前星艦7 EM-i終端有接近萬元的優(yōu)惠,其120公里續(xù)航版本的起步價也只要10萬出頭,比宋Pro DM-i的115公里版本還要低接近萬元。
定位B級SUV的啟源Q07,純電續(xù)航起步就給到了145公里,高配更是達到215公里,且長續(xù)航版本的起步價只有14.58萬,和宋L DM-i的112公里版本看齊。這個標準已經看齊20萬元以上的高端插混車型。
很明顯,大尺寸、大空間和超長的純電續(xù)航,都是啟源Q07的核心賣點。
如果不局限于插混車,走增程路線的零跑C10,全系標配了210公里的純電續(xù)航,幾乎是同價位插混車型的兩倍,而起步門檻只有12.28萬。
當然,增程車型在虧電狀態(tài)下油耗還是明顯高于插混車型,零跑C10的WLTC工況虧電油耗為5.89L/100km,較插混車型要高1升左右,實際差距可能更大。
04
主被動安全配置:標配高速領航的比亞迪目前優(yōu)勢明顯
安全配置方面,10萬元及以上價位插混/增程SUV基本都做到了起步6氣囊以上,主動剎車、哨兵模式這兩個配置,多數(shù)車型也實現(xiàn)了標配,星艦7 EM-i、零跑C10增程是從次低配、中配開始出現(xiàn),價格門檻都不算高。
輔助駕駛方面,幾款SUV里只有零跑C10的頂配采用了激光雷達,新款車型采用了高通8650的智駕芯片,但是也僅支持高速NOA,不具備城區(qū)領航的能力。
比亞迪的宋系列,全系標配天神之眼C,可以實現(xiàn)高速領航輔助,相比之下,星艦7 EM-i、啟源Q07都只有基本的L2級駕駛輔助,算是一個短板。
05
座艙功能&車機:比亞迪分大小中控屏,體驗有些落伍
座艙功能方面,四門車窗一鍵升降在10-15萬插混/增程SUV里基本都是標配,啟源Q07、零跑C10還標配了電動尾門,星艦7 EM-i和宋Pro DM-i都是從次低配開始配備,宋L DM-i的門檻就高了一些,要到15.58萬的中高配才出現(xiàn)。
多層隔音玻璃這項配置,在星艦7 EM-i和零跑C10上都沒有出現(xiàn),啟源Q07是標配,宋Pro DM-i和宋L DM-i則是中高配出現(xiàn)。
中控屏方面,比亞迪還是老傳統(tǒng),分12.8英寸小屏和15.6英寸大屏,且門檻都相當高,宋Pro DM-i要頂配才給到大屏,實際上大多客戶用到的都是小屏版本。另外3款車型,則都是直接全系標配了15英寸左右的大屏。
至于車機,比亞迪官方依然沒有公開芯片型號,再加上主銷版本為小中控屏,所以車機體驗在同級別里是個無法回避的短板。啟源Q07、零跑C10都標配了驍龍8155芯片,后者高配還用上了15萬內罕見的8295P。
星艦7 EM-i這次沒有公布芯片型號,但是其采用的Flyme Auto車機,觀感和功能性都比較出色,這方面是略優(yōu)于比亞迪的。
06
舒適性配置:加熱+通風被星艦7 EM-i拉到10萬內
最后是舒適性配置,首先是方向盤和座椅的材質,10-15萬級插混/增程SUV都已經標配了皮質方向盤和座椅,至于電動座椅調節(jié),各款車型做到了主駕標配,但只有啟源Q07和零跑C10做到副駕同時標配,星艦7 EM-i要次低配實現(xiàn)。
宋Pro DM-i、宋L DM-i的副駕座椅,各自都要頂配或高配才給到電動調節(jié),這方面略微落后競品。
座椅的加熱和通風,零跑C10是唯一全系標配的,啟源Q07和星艦7 EM-i是次低配給到,不過價格門檻最低的還是星艦7 EM-i,優(yōu)惠后9.98萬就能配齊前排的加熱通風,這在10萬元以內的各類車型中都是非常罕見的。
宋Pro DM-i是13.28萬的頂配才開始配備加熱和通風,宋L DM-i的價格門檻也達到了15.58萬,門檻都較高。
另外,星艦7 EM-i的頂配給到了座椅按摩,價格門檻也只有12萬出頭,啟源Q07在15.18萬的價位給到了副駕的零重力座椅,同級罕見,但門檻也稍高。
最后是音響系統(tǒng),宋L DM-i頂配有10個揚聲器,宋Pro、宋L DM-i主銷版都是6個和8個揚聲器,零跑C10標配了12個揚聲器,星艦7 EM-i從9.98萬的次低配,就給到了15揚聲器,這方面比亞迪可以說是被競品碾壓。
07
駕仕總結
通過上面各個層面的對比后,大家應該能感覺到——
10-15萬元插混/增程SUV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比亞迪,但性價比最高的,卻并非比亞迪。
論同等級別,星艦7 EM-i和宋PLUS、宋L DM-i是直接競品,但星艦7 EM-i的售價區(qū)間要比兩個比亞迪競品低3萬元以上,且在這個價格差距下,星艦7 EM-i的功能配置仍然要豐富、全面很多。
而在同等價位上,長安啟源Q07已經是標準的B級SUV,尺寸、空間比宋PLUS、宋L DM-i大一級的前提下,續(xù)航、配置依然有優(yōu)勢。至于零跑C10,銷量主力是它的純電版本,這里就不多談了。
在2020年開啟的新能源市場大爆發(fā)中,比亞迪占據(jù)絕對的先發(fā)優(yōu)勢,享受了相當大的一波紅利——而其它品牌,必然要以更好的價格、配置去錯位競爭,才能盡量彌補認知上和品牌力上的差距。
加上比亞迪的車型作為同級標桿,配置策略也都被對手研究得清清楚楚,普遍采用“高半級”、“樣樣比你好一點”才能在牌桌上擁有存在感。這在本次的橫向對比當中也能夠明顯看出來。
市場總是處于變動之中,比亞迪擁有認知和品牌優(yōu)勢,但假如在長時間中不對配置策略進行符合市場要求的變化,長此以往也許會形成“同價位配置略低”的印象——這也是今年以來比亞迪包括“全民智駕”在內戰(zhàn)略的必要性。經此一役,比亞迪車型在安全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方面的優(yōu)勢和對手們拉開了明顯身位。
而在舒適性配置方面,比亞迪下一步會如何出牌,是值得所有對手和消費者們關注的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