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見習記者 張仟煜)“我最喜歡踢足球,夢想成為一名體育老師!”近日,在江蘇省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邁皋橋院區內,14歲的多吉央宗(化名)正在接受一系列檢查。他患有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準備接受手術治療。
多吉央宗出生僅兩個月時,他的雙親就離開了人世。從那時起,外婆和叔叔拉扯多吉央宗長大。沒有雙親的陪伴,多吉央宗也并沒有變得孤僻,時不時會露出微笑。
多吉央宗告訴記者,在課余生活中,他最喜歡踢足球。他希望像自己的偶像C羅一樣,在綠茵場上馳騁。但是,他發現,別的小朋友能夠在球場上奔跑很長時間。他運動只要超過5分鐘,就會感覺特別累。
小腹的隱痛和呼吸困難一直困擾著熱愛運動的多吉央宗。今年4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佑工程”團隊深入西藏,開展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幫助下,31名患兒被確診。多吉央宗也找到了困擾自己多年的問題。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也是江蘇對口支援西藏31周年。一場跨越3500公里、海拔高差4千米的生命接力在金陵古城中拉開帷幕——潔白的茉莉花象征江蘇人民的無私大愛,堅韌的格桑花則承載著藏族孩子的生命希望,兩朵花的芬芳交織成這場跨越山河的守護。“心佑工程”團隊承擔這31名患兒的治療、食宿等費用。拉薩市衛生健康委則負責患兒及家屬的交通食宿費用。
“我們不用花一分錢,就得到了治療。是政府給予我們的幫助。”多吉央宗說,他今年上初一,得知自己即將前往江蘇治病時,他向同班同學分享喜悅。同學也送給他一條潔白的哈達,表達祝福。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李慶國介紹,今年的行動是團隊歷史上單批一次救治西藏患兒病情最復雜、病種最多的一次行動。患兒中年齡最小者僅5個月大,最大的16歲。他們中既有因家庭困難延誤治療的孤兒,也有即將面臨小中考的學子,更有罹患復雜先心病的危重患兒。
“先心病在高原地區尤為兇險。”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劉巍表示,高原缺氧環境會加速病情惡化,若不進行手術與治療,患兒生命將進入倒計時。目前,“心佑工程”專家團隊正在積極為每個孩子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多吉央宗同一病房的室友、15歲的扎西朗杰(化名)已在5月16日完成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如今,他正在備戰考試。“術后第3天就能下床走動,醫生說我恢復得很好!”扎朗西杰鼓勵著多吉央宗。
今年7月,扎朗西杰就要參加小中考。為他手術的主任醫師邵俊專門調整手術時間,確保孩子能如期返藏參加考試。
這樣的用心不僅體現在醫生身上。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中心護士周小扣是這31位患兒的“大管家”。她詳細了解每一位患兒的飲食習慣與忌口需要,配合營養師為他們定制每日的餐食。5個月大的嬰兒正在長身體,需要一款特殊的腸內營養制劑。每天早晨,周小扣都會親自將這款制劑加入到患兒的早餐中。
“他們不太喜歡吃甜食,喜歡吃偏咸、口味偏重的飲食。”周小扣表示,在保證健康的基礎上,他們會對每一位患兒進行“定制化、個性化”的飲食起居方面的照顧。
5月20日,全國首個“心佑小屋”也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邁皋橋院區正式啟用。作為先天性心臟病防治的綜合服務平臺,“心佑小屋”將系統性承擔疾病科普與人文關懷的雙重職能。
作為讓每一顆童心健康跳動的實體載體,“心佑小屋”既是以創新形式傳遞醫學知識的科普陣地,更是守護先心病患兒生命質量的溫暖驛站,通過持續輸出科學防治理念,助力先心病“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的防治目標。
自2014年啟動以來,“心佑工程”免費篩查超過20萬名兒童,救治2300余名先心病患兒,其中救治西藏患兒494名。該團隊足跡遍布新疆、青海、西藏等15省(區),累計行程超100萬公里。
在來到南京之前,多吉央宗將攢了好久的零花錢拿了出來,為自己買了一件球衣。“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就會在球場上奔跑!也希望足球可以帶給我勇氣!”多吉央宗用手將身上的球衣拽得平平整整。皮膚黝黑的他臉蛋紅紅的,露出自信的微笑。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