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營商環境“法治基”,錫城法院創造新機制。5月22日,《法治日報》以《執破融通助力困境企業“破繭重生”》為題,在第1版“要聞”欄目報道了無錫江陰法院以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為核心,賦能企業健康發展的情況。
執破融通助力困境企業“破繭重生”
江蘇江陰法院全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丁國鋒 盧鳳
江蘇省江陰市經濟十分發達,轄區內在滬深北上市的企業達62家,被稱為“江陰板塊”。近年來,受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經營管理不善、產業升級壓力等因素疊加影響,一些企業遭遇了發展困境。
江陰市人民法院以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為核心,通過創新審執機制,鼓勵、支持、引導具有重整價值與重整可能的債務人進行重整,著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賦能企業健康發展。“公司破產看似是遇到了無法度過的危機、走向消亡,但實際上,破產也是公司‘破繭重生’的機遇。”江陰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陸曉燕說。
建立府院聯動機制
2023年8月,江陰法院牽頭商務、金融等部門,共建“澄心招商·司法護航”聯盟,通過優化法治服務、深化數據開發、暢通信息交互,進一步拓展聯動招商效能。“破產資產能否實現高效處置,關鍵在于尋找合適的投資人,而尋找的過程是府院協同聯動、聚合優勢資源的過程。”江陰法院副院長劉丹介紹說。
澄星系企業是江陰千億級企業集團,澄星集團下轄磷化、石化、房地產三大板塊80余家企業,產業積淀深厚,在相關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但在2021年初,由于財務狀況惡化及關聯企業互保等原因,三大板塊均陷入債務危機,生產經營難以維系,企業急需招募新的投資人。
“該公司股權架構復雜、債務關系交錯、產業結構龐雜,能否找到有實力的投資人,我們當時心里也沒底。”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破產管理人組長江雪回憶道。
面對澄星系企業的困境,“府院聯動”平臺迅速發揮作用。線下吸引投行再招募資本,先制作保殼方案向投行推介,論證方案可執行性、宣傳產業發展優勢、指明資本運作價值;再由投行縱貫產業鏈上下游,在全國尋找意向投資方。線上將該公司資產信息推送至江陰市政府招商引資信息平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下屬的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等各大平臺進行發布招募。很快,“好消息”傳來,吉利耀寧指定方、華潤化學、江陰城發分別接盤澄星集團磷化、石化、房地產三大板塊。
江陰市為此建立了“法院專班”和“政府專班”常態化聯動機制,“法院專班”由院長牽頭主導重組設計,運用司法手段招募投資和清理負債;“政府專班”由常務副市長牽頭,配套紓困政策,維護產業資源保障危機期間經營穩定。
推動企業轉危為機
“以往重組成功的案例,多以本土消化甚至國資兜底的方式接盤。”陸曉燕說,澄星系企業重組正值經濟轉型發展關鍵時期,法院建立了“邊執行邊招商、邊重整邊招商”的工作思路,抓住了困境企業處置這一契機,做到了“騰籠換鳥”,真正實現了“轉危為機”。
“企業陷入困境時,債權人都心急如焚,紛紛提起訴訟。”澄星系企業工作人員回憶道,一旦陷入訴訟糾紛,澄星股份很可能跌出優質客戶供應商名單,企業價值將直線下降。為此,法院牽頭組建金融債委會,通過集體決策優化查凍扣措施,穩定企業“造血”功能,再主導預重整和解,成功推動庭內和解。
通過“司法引導+行政配套”的協同作用,法院成功為重組企業清掃歷史遺留問題、洗凈資產負債、消除投資風險。“最終,澄星股份一改此前‘無人問津’的局面,成功吸引到極具實力的產業投資方吉利耀寧,不僅化解了債務風險,還實現了產業結構的迭代升級。”無錫市破產管理人協會會長馮凱燕介紹。
2025年4月,吉利耀寧繼續追加23億元用于澄星股份建設江陰電子新材料項目。據悉,江陰法院連續兩年會同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召開“司法處置資產推介會”,共建司法護航招商引資聯盟,同時與阿里集團、京東集團共建“破產重整投融資平臺”,聯動破產管理人、投行機構、商業銀行等多方主體,為產業升級注入司法動能,既推動困境企業“騰籠換鳥”實現重生,又助力地方招商引資。
因企施策“蝶變重生”
由于執行和破產是兩個程序,為整合執行效率功能與破產統籌功能,縮短破產周期,提升資源要素盤活效率,需要將執行和破產兩個司法程序有機融合一體推進。
江陰某鑄造公司因經營不善、官司纏身而陷入困境,扣除處置費用、稅款及抵押債權等已無余值,但尚有職工工資及離職補償約4000萬元無法解決,存在較大社會風險。
“雖說該公司擁有產能指標等高價值無形資產,可以進行市場化運作交易,但因其系稀缺資源,交易門檻較高,對受讓主體也有特定要求,故無法通過常規執行手段盤活變現。”執行法官韓鵬彥介紹,江陰法院先在執行拍賣環節通過設計“營業跟著資產走、員工跟著營業走”的拍賣條件,將在常規執行程序中難以變現的產能指標等無形資產附著于房產土地等有形資產之上,最大限度激活各類資產價值,同時要求買受人需繼續聘用被執行企業原職工,既化解社會不穩定因素,又為買受人提前招攬有操作經驗的熟練工,加快企業投產速度。
“法院還牽頭聯合工商、環保、招商、人社等多部門,通過政府招商引資渠道,推薦引進潛在投資意向人。”破產案件承辦法官施君晟介紹道,該鑄造公司的資產以打包價2.7478億元快速與一家上市企業通過拍賣方式成交,拍賣款不僅有效清償了對外債務,200余名職工也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江陰法院將執行的效率優勢與破產的統籌優勢相結合,較好實現執行局與民二庭“人融合”“案融合”“機制融合”。2024年全年通過“執轉破”方式化解“執行不能”案件5549件,涉及債務187.06億元,執破融通協稅護稅入庫金額達2.3億余元,執破融通機制在化解重大涉企債務危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們要將破產案件辦理培育成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產業升級的亮點工程。”陸曉燕說,通過出臺服務保障“企業敢干”的實施方案、在江陰市企業家協會設立“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實踐基地”、每年召開破產資產推介會等一系列司法舉措,全力護航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助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黃楓怡
審核:朱紅金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