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解、鄉村興,鄉村社會治理水平特別是矛盾糾紛化解能力直接影響著社會穩定,影響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蘭考縣考城鎮以“楓橋經驗”本土化實踐為引領,積極推行一體執法、多方聯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構建“預防、調解、治理”全鏈條體系,以法治為基、德治為輔、自治為本,探索出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質效,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和諧動能”。
該鎮石樓村胡某友與鄰居胡某江因自留地邊界不清引發矛盾。胡某友向村委會申請調解后,該鎮平安辦立即啟動多元化解機制,聯合司法所、派出所、村委會成立調解專班,并制訂“分組調查+現場調解”方案,即調解專班通過走訪確認矛盾緣由,司法所依據法律條文明確法律邊界,派出所管控現場、避免沖突升級,邀請村中德高望重的鄉賢勸解雙方。最終,雙方通過實地測量,重新劃定邊界,并簽訂書面協議,鄰里重歸于好。調解后,該鎮平安辦安排網格員定期回訪,確保矛盾真實有效化解。
“四步工作法”助力矛盾糾紛化解。該鎮積極推行一體執法、多方聯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整合司法、公安、村委會、法律顧問、網格員等資源,形成矛盾糾紛化解“四步工作法”。一是信息共享。該鎮網格員通過開封市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實時上報矛盾線索,平安辦統籌協調,確保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今年以來,該鎮平安辦已通過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發現并化解矛盾糾紛132起,占所化解矛盾糾紛總量的70%。二是專業支撐。該鎮司法所法律顧問全程參與重大矛盾糾紛調解,提供法律意見書,確保調解的合法性;派出所民警積極參與現場管控,為矛盾糾紛調解提供良好的環境。三是社會協同。該鎮邀請鄉賢、長輩參與矛盾糾紛調解,以“法理+情理”增強公信力。四是動態跟蹤。矛盾糾紛調解后,該鎮平安辦開展回訪,司法所定期檢查調解協議落實情況,防止矛盾復發。
“三結合”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質效。一是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以法律定分止爭,以道德潤澤人心,實現“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二是專業力量與群眾智慧相結合。司法的專業性與鄉賢、長輩的親和力互補,增強調解實效。三是預防與化解結合。網格化管理實現矛盾早發現,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據了解,截至目前,考城鎮鄰里糾紛同比下降37%,調解成功率提升至92%,訴訟案件減少45%。通過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該鎮實現矛盾糾紛電子化管理,1月至5月共錄入矛盾糾紛189件,調解成功178件,群眾滿意度98%,其中成功預防兩起可能演變為治安案件的矛盾糾紛,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據悉,考城鎮將持續深化一體執法、多方聯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樹立“關口前移”的根本理念,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治理”轉變,使矛盾糾紛不累積、不擴散、不升級,促進矛盾糾紛有效分流、及時調處,為鄉村全面振興筑牢和諧根基。(圖/李德明 朱廣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