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在這個被美元主導的世界里,真的存在美國想制裁卻制裁不了的國家嗎?真有這樣的"刺頭"存在!而且不止一個,是整整三個!更神奇的是,其中一個國家不僅美國無法制裁,全世界也拿它沒辦法。它們是怎么做到的?是靠強大的軍事力量?超級經濟實力?還是擁有什么神秘的"免疫卡"?
為何有些國家就是抓不到?
說到制裁,美國絕對是全球"制裁大師"。根據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的數據,截至2024年初,美國對全球約30多個國家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制裁,涉及個人和實體超過了15000個。這些制裁覆蓋了從金融、貿易到科技等各個領域,基本上只要美國想制裁誰,那這個國家或個人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但是,為什么有些國家就是能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在美國的制裁網下依然活得滋潤?答案就在于它們或多或少掌握了"去美元化"的秘訣,構建了自己的經濟自保體系。
這三個讓美國制裁無效的"頑固分子"分別是: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其中,朝鮮不僅美國制裁不了,連聯合國的全球制裁也對它收效甚微,堪稱"制裁免疫之王"。
俄羅斯把"盧布變垃圾"變成"盧布變黃金"
2022年2月,當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時,許多專家預測俄羅斯經濟將會崩潰。美國總統拜登甚至自信滿滿地宣稱:"盧布已經變成了垃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不僅沒有崩潰,反而表現出了令人瞠目的韌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俄羅斯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3.6%,超過了許多西方國家。這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俄羅斯早有準備。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俄羅斯就意識到制裁不可避免,開始了"去美元化"的長期戰略。他們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從2010年持有的1710億美元降至2022年的不足400億美元。同時,俄羅斯央行大量購買黃金,黃金儲備從2014年的1200噸增加到了2023年的2330噸左右,成為世界第五大黃金持有國。
其次,俄羅斯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支付系統SPFS(金融信息傳輸系統),作為SWIFT的替代方案。當西方將俄羅斯主要銀行踢出SWIFT系統時,俄羅斯國內支付并未癱瘓。截至2023年,已有23個國家的400多家銀行連接了這一系統。
最關鍵的是,俄羅斯利用自身能源優勢實施了"盧布結算令"。普京要求"不友好國家"必須用盧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否則斷供。這一大膽舉措不僅穩定了盧布匯率,還確保了能源出口收入的持續流入。截至2023年,俄羅斯與中國、印度等國的貿易已有超過70%使用本幣結算,有效規避了美元體系。
伊朗,一個四十多年制裁下的"生存藝術家"
如果說俄羅斯是制裁下的"新秀",那么伊朗則是貨真價實的"老將"。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已經在美國制裁下生存了40多年,堪稱制裁環境中的"生存藝術家"。
據統計,美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累計超過1000項,涉及能源、金融、軍事等幾乎所有重要領域。2018年,特朗普政府對伊朗實施了"史上最嚴厲制裁",目標是將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然而,伊朗仍然找到了生存之道。
伊朗的反制裁策略主要有三個支柱:發展"抵抗經濟"、多元化貿易伙伴和靈活的石油走私網絡。
"抵抗經濟"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提出的國家戰略,核心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發展國內生產。令人驚訝的是,制裁反而促進了伊朗某些領域的發展。例如,由于無法進口藥品,伊朗發展了自己的制藥業,如今能生產97%的基本藥物。在科技領域,伊朗工程師甚至研發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社交媒體平臺和移動支付系統。
此外,伊朗積極拓展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關系,減少對西方市場的依賴。中國已成為伊朗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的約3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近150億美元。伊朗還與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國建立了物物交換或本幣結算機制,完全繞過美元體系。
最令人稱奇的是伊朗的"幽靈艦隊"。為了規避石油制裁,伊朗擁有約200艘"幽靈油輪",這些船只會關閉AIS定位系統,進行海上過駁,更換船名和旗幟,用盡各種方法避開監控。據彭博社估計,即使在最嚴厲制裁下,伊朗仍能每天出口約70-90萬桶原油,給國家帶來可觀收入。
誰都制裁不了的"隱士王國"---朝鮮
如果說俄羅斯和伊朗還有一定的全球經濟聯系,那么朝鮮則是完全不同的案例——它幾乎與全球經濟體系"脫鉤",成為一個真正的"隱士王國"。
朝鮮不僅面臨美國的單邊制裁,還面臨聯合國安理會的全面制裁。自2006年首次核試驗以來,聯合國已通過了10多項針對朝鮮的制裁決議,禁止其90%以上的出口項目,包括煤炭、紡織品、海產品等。按理說,這種全方位制裁應該能讓朝鮮經濟停滯甚至崩潰,但為什么朝鮮依然能維持運轉?
朝鮮的"絕招"是"主體思想"下的極端自力更生體系。早在1965年,金日成就提出了"主體思想",強調政治自主、經濟自立和軍事自衛。幾十年來,朝鮮構建了一個幾乎完全閉環的經濟體系,減少了對外部世界的依賴。
比如,在能源領域,朝鮮大力發展水電,建設了眾多中小型水電站。據估計,朝鮮約80%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減輕了石油進口受限的影響。在農業方面,朝鮮推廣"密植法"等增產技術,雖然仍有糧食短缺,但基本維持了最低生存需求。
更令人驚訝的是朝鮮的網絡能力。盡管被切斷與全球互聯網的大部分連接,朝鮮卻培養了一支精銳的黑客部隊。據美國網絡安全公司CrowdStrike估計,朝鮮黑客自2017年以來已竊取超過6億美元的加密貨幣,成為規避制裁獲取外匯的重要渠道。
此外,朝鮮通過走私網絡獲取必需品。聯合國專家小組的報告顯示,朝鮮使用船對船轉運、偽造船只身份等手段規避監控,繼續進行煤炭和石油等物資的走私交易。一項研究估計,僅2020-2021年間,朝鮮就通過海上走私獲得了超過聯合國限額4倍的石油產品。
美元這個制裁武器會失效嗎?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尋求"去美元化",美國制裁這一強大工具的效力是否會減弱?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已從2000年的約71%降至2023年的59%左右。雖然美元仍然是絕對主導貨幣,但下降趨勢明顯。
此外,隨著數字貨幣和替代支付系統的發展,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可能面臨更多挑戰。中國的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已連接了全球100多個國家的1300多家金融機構,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基礎設施。
更值得關注的是,被制裁國家之間正在形成一種"連帶效應"。俄羅斯、伊朗、朝鮮等被制裁國家越來越多地相互合作,交換反制裁經驗和技術。這種"被制裁國家俱樂部"的形成,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國制裁的有效性。
當然,美元的全球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量、最深的資本市場和最強的軍事力量,這些都是支撐美元霸權的基礎。但制裁這一武器確實在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規避手段。
制裁的極限與未來走向
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這三個案例向我們展示了經濟制裁的局限性。盡管制裁確實能造成經濟損失和發展阻力,但很難完全擊垮一個決心生存的國家,特別是那些具有戰略資源或愿意忍受一定程度經濟困難的國家。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國家的"制裁免疫力"也在重塑世界經濟秩序。它們正在推動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國際金融體系的形成,挑戰了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經濟秩序。
未來,經濟制裁可能會越來越精準化,針對特定個人和實體,而非整個國家。同時,各國也會更加重視經濟安全和"脫鉤"風險,構建更有韌性的經濟體系。
沒有任何一種經濟武器是萬能的,即使是全球超級大國也有制裁的極限。在這個日益多極化的世界里,經濟合作而非對抗,或許才是更可持續的未來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